高考语文复习分析情节——理清结构,关注作用与手法
- 资源简介:
约4930字。
任务突破练5 分析情节——理清结构,关注作用与手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意 外
铁 凝
台儿沟很少有人家挂照片,也很少有人出去照相。镇上没有照相馆,去趟县城,跋山涉水来回五百里。谁家要是挂张照片,顿时满屋生辉,半个村子也不免热闹几天。
山杏的哥哥来了封信,向家里要张“全家福”。信中特别提到,最想念妹妹山杏。他在南方一个小岛上当兵已经两年,走的时候山杏才八岁。
接到哥哥的信,山杏整天催爹妈去县城照相。现在,摘完了核桃,又摘完了柿子。爹对山杏说:“明天咱们就上路。”
山杏一晚上也没睡好。睁开眼看看,妈正弯着腰烙饼;又睁眼看看,妈还弯着腰烙饼;再睁眼看看,一摞白面饼高高地堆在桌上。她想,这不就是过年吗?过年家里也没烙过这么多白面饼。
天不亮,山杏就穿上过年时的新罩衣,又叫妈妈给她拿出哥哥寄来的新鞋。妈说:“咱不,照相不如穿我做的扎花鞋。”山杏打整着自己,妈也打整着自己。山杏还从墙上摘下那块落满灰尘的小镜子,前前后后让妈照。直到爹在门口等得不耐烦了,妈才挎起了沉甸甸的篮子。
他们搭了五十里汽车,走了二百里山路,喝凉水,住小店,吃了多半篮子干饼,第三天才来到县城,山杏一心想着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听人说,照相馆的灯比太阳还亮,到时候再亮也不能眨眼,一眨眼就照成瞎子了。”
进了照相馆,一个烫着卷发的姑娘把他们领进一间黑屋。哗的一下,一屋子灯都亮了——有高楼,有大厦,有鲜花,有木马……山杏的眼都不够用了。忽然间她被人拉住胳膊塞在了爹妈中间,原来照相就要开始了。烫发姑娘躲在一只木匣子后面顶起块黑布,左比画,右比画,这使山杏又想起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她扭头看看妈,妈已瞪起了眼睛顾不得看她;她又扭头看看爹,爹也正大睁着眼睛向前看。山杏转回头,也赶紧把眼睛瞪得圆圆的。木匣子里咔嚓了一声,一屋子的灯也跟着灭了。他们又摸黑走出屋子。
半个月后,山杏爹从大队部拿回一个照相馆寄来的信封。山杏赶紧抢着撕开口,里面果然有张照片。谁知,上面没有大睁着眼的山杏,也没有睁大了眼的爹妈。照片上就一个人,一个正冲他们全家微笑的姑娘:额前的卷发像云彩,弯弯的眼睛像月牙儿,比照相馆那个烫发姑娘还好看。山杏和爹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山杏家的墙上挂出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姑娘冲所有来参观的人微笑着。有人问起这是谁,爹妈吞吞吐吐不说话,山杏说,那是她未来的新嫂子。
山杏知道撒谎不好,但又觉着,不管怎么说,从此,她家也可以和那些有照片的人家媲美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记述了山杏一家照相的故事,故事多处采用铺垫叙述,这样就更好地凸显出山杏纯真可爱的山村少女形象,真实可信。
B.尽管本文作者没有用多少笔墨正面介绍台儿沟的具体情况,但是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充分感觉到台儿沟的落后和人们思想的守旧。
C.山杏在照相前打整着自己,对于穿新鞋一事,母女俩有过不同的见解,尽管作者没说出结果,但根据作者的叙述,读者也可以猜到结果。
D.题目《意外》的含义,一是山杏全家人跋山涉水五百里照了相,寄回的照片却不是自己家的;二是山杏依然把那照片挂在屋子里,让全村人欣赏。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山杏为主要描写对象,巧妙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和叙事角度,即始终以一个旁观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使叙述语调显得既平和又客观。
B.照相是本文的线索,可用催照相—去照相—照相时—挂相片来概括情节,这样写既层次清晰,过程又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C.文章写山杏一家费尽心思拍摄照片,最终等来的不是“全家福”而是“嫂子照”,结局尽管意外,却效果奇妙,既照应开头,也揭示了题旨。
D.本文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期待与失落,语言朴实而不失柔婉清新。
3.(对点题)本文写因“照相”产生的意外,却在“烙饼”上花费了一些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4.(对点题)山杏明知撒谎不好,为什么还说照片上的人是她未来的新嫂子?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二、(2021•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乞 丐
[英]毛姆
我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市中心广场周边的街道上闲逛,不时瞥一眼那些精巧的庭院。最后,在环绕广场的拱廊里阴凉处坐下来,要了一杯酒。
太阳把无情的烈焰抛洒在广场上,耷拉着的椰子树沾满尘土,巨大的兀鹰不安地栖息其上,有时会突然降落地面,叼起几片残渣,扇动笨重的翅膀,飞上教堂的塔顶。我已经给完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