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000字。
秘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4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凡有一物,必有一名;凡有一名,必有一字。文字的故事,也是关于我们生活世界的故事。身处全球化时代,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如何更好地了解汉字的故事、传承汉字之美?
前不久,在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教本》一书的出版研讨会上,几名小学生有模有样“训字”的过程,令人印象深刻:从“书”字的结构,会意该字以笔言事的含义;从“王”字三横一竖的笔画构成,把握中华文明讲究天地人贯通的特质。孩子们在适当的引导下,从造字之理开启学习之旅,原本一个个抽象的汉字符号,变成了包罗万象的百科故事。这种方法,对于汉字乃至语文学习都是一种启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打好根基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音形义统一的符号系统,汉字里藏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的密码,是每个中国人学习的起点。在时间长河中,汉字既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字理结构,音形义又因时而变。追本溯源,让今天的孩子了解每个汉字的“前世今生”,要有一颗静待花开的平常心,积于跬步,至于千里。同时,需要优秀的启蒙读物,依赖专业的教师指导。
当前语文教育中,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值得引起重视。据报道,一些辅导机构教学方法“八股化”,作文模板化的起承转合,让学生练习堆砌形容词、生造排比句等,还美其名曰“速成课”。原本潜移默化、陶冶身心的人文之旅,被简化成蹩脚的套路模仿,丢失的是语言之美,破坏的则是孩子们宝贵的好奇心、求知欲。如此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愈是速成,便愈是误人至深。
应该看到,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完善,反映在语文学习中,则是越来越注重夯实文字根基。比如,教育部出台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就指出,小学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高年级,则要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相应地,各地也在积极探索与之适应的课程和各类读物。
少一些速成课,多一些慢功夫,让孩子们在启蒙阶段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于潜移默化中感受文明的滋养。有了这个根基,无论将来的数字信息如何汪洋恣肆,也能在知识海洋里畅游。
(摘编自智春丽《追本溯源,传承汉字之美》,人民日报2021年1月12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字与事物、事物 名称相对应,讲述着关于我们生活世界的故事。
B. 每一个抽象的汉字符号都包罗万象,都是有关中华文明的百科故事。
C. 汉字里藏着中华文明的密码,要读懂中华文明必须从学习汉字开始。
D. 追本溯源,了解每个汉字的过去与现在,需要有静待花开的平常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从全球化时代、今天的孩子角度提出论题,体现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B. 文章用在中华书局研讨会上的观察开启论证,有效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C. 文章引用名言警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增强了论证说服力。
D. 通过对急功近利现象的批判,文章论证了传统文化教育正不断完善的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开启学习之旅,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语文学习方法。
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学习好汉字,打好根基,就显得尤为重要。
C. 语文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切的模仿都必然会使汉语丢失它本身的美。
D. 传承汉字之美,对于中小学生,要循序渐进,少一些速成课,多一些慢工夫。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每一个……都……都”过于绝对。第二段原文为“孩子们在适当的引导下,从造字之理开启学习之旅,原本一个个抽象的汉字符号,变成了包罗万象的百科故事。”
故选B。
【2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10月16日凌晨,在100多盏聚光灯的照射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灯火通明。灯火之外的暗夜里,隐没着无边无尽的广阔大地。
比大地还要广阔的是天空。秋夜星河灿烂,其中最亮的那组“星”,无疑是中国空间站。比天空更加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与梦想——16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中国航天员乘神舟十三号再征太空,开始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
这是充满勇气的探索,这是携着梦想的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