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
- 资源简介:
10400字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中国古代称毛发黄而未黑的孩童为“黄发”,又常用“垂髫”来指代老人。
C.《春》《济南的冬天》《天上的街市》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和郭沫若。
D.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案】B【解析】【分析】ACD三项正确。
B项错误。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垂髫:古代男子成年要加冠,而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后常用指孩童。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B.李商隐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C.“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皇后的礼帽。体育竞赛中蝉联冠军即是卫冕成功。
D.“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答案】C【解析】【分析】C.错在“后来专指皇后的礼帽”。应该是:后来专指帝王的皇冠。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注意新闻问题的把握,专有名词的理解以及年代的称谓。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信。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C.古人的年龄常用特定称谓来表达,如垂髫、始龀、加冠、不惑、古稀、耄耋等。
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答案】B【解析】【分析】ACD表述不正确。B四书:《论语》、《中庸》、《孟子》、《大学》。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B.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郭沫若称赞他的著作《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D.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大师。他在《变色龙》中,用夸张手法使警察“奥楚蔑洛夫”这一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C【解析】【分析】C.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