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文学常识专项训练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9740字。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
A.木兰诗B.木兰辞C.琵琶行D.敕勒歌
【答案】A【解析】【分析】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这两首诗歌都是叙事长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故答案为:A【点评】《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都属于现当代诗歌。
B.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C.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知授人,以事感人的文章。
D.《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均骈散结合,读起来节奏富有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答案】C【解析】【分析】“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知授人,以事感人的文章”改为“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文章”。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文体常识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
B.人难免会遭受挫折,用刘桢的诗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来激励人们,面对逆境,志向坚贞,顽强不屈,是恰当不过了。
C.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在“曲院风荷”,我们吟诵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柳浪闻莺”,我们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情景。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要植根于历史与现实,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答案】A【解析】【分析】A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指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珍惜得到的东西,前后内容不对应。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大家在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东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通常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D.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并称“苏辛”。
【答案】A【解析】【分析】A.应是“西汉刘向”。B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5.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
A.扑朔迷离——《木兰诗》B.不亦乐乎——《礼记》
C.舍生取义一一《孟子》D.一鼓作气一《左传》
【答案】B【解析】【分析】B.“不亦乐乎”选自《论语》。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如果以选择题出现的话,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