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4970字。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美学的主流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离开了这个现实的审视来谈美学,将是一种逃避与怯懦。
迄至今日,从形态说,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是一种艺术理论,特别是艺术社会学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讲现实主义,论哥德,评拉萨尔的悲剧,评论《城市姑娘》《巴黎的秘密》,提及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狄更斯等等,主要都是讲的艺术问题。到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论托尔斯泰的著名论文,到毛泽东,仍然如此,并不断发展。即使是卢卡契非常重视美学特征,也仍然是从文艺与社会关系这个基础来立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艺术论有个一贯的基本特色,就是以艺术的社会效应作为核心或主题。这社会效应,又经常是与马克思主义提倡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和批判精神联系在一起加以考虑、衡量、估计和评论的。马克思主义要求无产阶级艺术起革命的作用,强调艺术对社会的效应、功能、作用、意义。直到现在,我们说艺术是上层建筑,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艺术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等等,都仍是围绕着艺术对社会的效应关系讲的。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是一种讲艺术与社会的功利关系的理论,是一种艺术的社会功利论。
西方近现代美学主要是从心理上讲艺术,他们常常强调艺术的非社会功利性的审美特征。像很出名的布洛的"距离说",便是要求审美要保持超功利的心理距离。这一理论现在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
有趣的是,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也曾提出一个"距离说"。他的"距离说",恰恰与布洛相反,他认为尽管艺术是艺术,不能从外面强加什么东西在上面,但我们在艺术欣赏时却决不能陶醉在审美里面,钻进象牙之塔,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站在维护社会文明的立场,采取一种文化批判的态度。因而他的"距离说",恰恰是强调必须与纯粹审美的欣赏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实际也是要艺术为现实服务,要求用批判的眼光来观赏和对待过去的艺术和创造新的人民和无产阶级的艺术。可见,这两种"距离说",各自强调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强调超社会功利性的审美心理特征,一个强调艺术的审美与社会功利的密切联系,或者说是强调除审美外,艺术有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到毛泽东提出文艺有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这样两个标准,便以突出的对立形式把这一观点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毛泽东强调政治标准第一,这也正是马、恩强调艺术反映现实、服务于现实,和列宁提出的艺术的党性原则的进一步的发展,它甚至还可以追溯到黑格尔关于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强调内容决定形式等论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系统化了这些思想,而且还加上了中国自己的传统。中国除了"文以载道"这一古老的传统外,中国的新文艺,从五四时代起,也经常是与社会斗争、革命要求以至革命战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常常是直接地为现实生活以至为革命斗争服务的。在那个血肉横飞、战斗激烈的时代和氛围里,你也决不会整天唱《教我如何不想她》之类的歌曲,演《哈姆雷特》之类的戏剧,尽管它们艺术水平如何高如何美;而更多是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和演《放下你的鞭子》《白毛女》,尽管在艺术上可能粗糙。
所以,从理论传统和实践传统看,马克思主义美学这种特框是有其时代历史的原因的。它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批判性、革命性和实践性在艺术———美学领域中的体现。这就是我们所习惯了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摘自李泽厚《美学三书》,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影视剧作品的美学变化呼应着时代大潮,与共和国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正如新中国的历史以1978年为界,可以明确区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在美学上,前后两个阶段的差异也明确可感。其中前一阶段,基本延续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家和理论家们反复摸索出来的"人民美学"范式。这个范式,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指导的,它在要求艺术家"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的同时,更要求"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因此,"人民美学"范式
(摘自刘海波《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与"人民美学"的回归》,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主义提倡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和批判精神,可以用来估计、衡量、评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社会效应。
B.葛兰西认为,在艺术欣赏时要和社会功利保持一定距离,才能站在维护社会文明的立场,采取一种文化批判的态度。
C.自五四时代起,中国的新文艺常常直接地体现出艺术反映现实、服务于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特点。
D.美学的变化与共和国的发展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在美学上的明显差异,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众多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来看,马克思主义美学强调艺术的社会效应,是一种艺术的社会功利论。
B.通过对比布洛和葛兰西的"距离说",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的"人民美学"与布洛的观点更为契合。
C.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人们会更多表演《白毛女》而不是表演《哈姆雷特》《樱桃园》之类的戏剧。
D.建党百年之际的《觉醒年代》《山海情》等电视剧既符合葛兰西"距离说",又符合马克主义美学理论。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不符合布洛提出的"距离说"的一项是(3分)
A.王尔德说,艺术除了表现自己以外,从不表现任何其他东西。
B.梁实秋在战乱年代回避时行题材,不为时局左右,专注于人生的体味。
C.朱光潜在《谈美》中说要见出事物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
D.文学研究会主张,一是为人生而艺术,二是强调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4.试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概括新时代"共和国美学"的特征。(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他们航行得很好,老人把手浸在盐水里,努力保持头脑清醒。积云堆聚得很高,上空还有相当多的卷云,因此老人看出这风将刮上整整一夜。老人时常对鱼望望,好确定真有这么回事。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它的前一个钟点。
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一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它窜上来得那么快,全然不顾一切,竟然冲破了蓝色的水面,来到了阳光里。跟着它又掉回海里,嗅到了血腥气的踪迹,就顺着小船和那鱼所走的路线游去。
有时候它迷失了那气味。但是它总会重新嗅到,或者就嗅到那么一点儿,它就飞快地使劲跟上。它是条很大的灰绩鲨,生就一副好体格,能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般快,周身的一切都很美,除了它的上下颚。它的背部和剑鱼的一般蓝,肚子是银色的,鱼皮光滑而漂亮。它长得和剑鱼一般,除了它那张正紧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