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意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让诗意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br>
广州中山大学附中 何云华<br>
<br>
1<br>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这句话经海德格尔的哲学提升,已成绝代佳句,传遍天下。其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诗意地活着,集中营里的一朵小花,也能让一个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关键是我们的心中有没有诗意,我们有没有对生活对生命充满一种纯粹的感情。这,能否作为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呢?如果我们教出的都是内涵丰富的,情感充沛的大写的“人”,都那么富有诗意,那我们的教育理想不就实现了吗?<br>
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在青少年一代的思想意识中打好民族文化的基础。山东学者曹明海先生认为:“语文审美教育是文化型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并不是文字教学,而是思想文化的熏陶和道德人品的养成,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注重形象性的情感性的感悟,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特别是文学作品,涵蕴了作者的美好情感,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对他人的关心与同情,对事业、学业的执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憎恶,对人类理性的思索,对世界未来的关注,读来都让人的灵魂受到深深的震撼。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诵读、感悟、积淀,进而引导他们去追求真求善,健全完美人格。<br>
<br>
2<br>
正好,语文新教材第三册有三个单元的诗歌,于是,我设计了一节起始课——青春作伴好读诗。<br>
大地般的淳厚朴实,阳光般的明朗,雪峰般的冷峭,野火般的热烈和风一般的自由无羁,这就是诗的精神。诗是神圣之物,是世间万物的滋润者、驾驭者,是万能的魔术师,诗能使世间一切变得美丽,为我们创造着另一种人生。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的许多奢望化为奇迹;有了它,荒凉的世界会变得丰满,生命之树也将郁郁常青。诗是水,滋润的是心田;诗是粮,喂养的是灵魂。由于诗的招引,我们找到一块纯净的土地,感受大地母亲的温暖。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困苦时,诗给我们快乐的酒浆;迷醉时,诗又以神谕般的力量,轻轻将我们唤醒。诗有许多触须,伸向我们身体最深最细微的地方——倘若你为石头所折磨,被刀锋损伤,你会因诗而感受到世界最温柔的部分;而在落英缤纷时节,依然是诗,使你恢复青春和泥土般的淳朴。<br>
诗的步履掠过微风轻拂的海面,每一个被它感染的人都会摒弃所有卑劣的欲望,而变得纯净和高尚。每当诗的精灵降临,一道神圣的光亮便闪耀于我们思想深处,于是我们的人生有了意义,情感有了色彩。 <br>
年轻,本就是一首热情的诗。诗不是年轻人的特权,但诗需要飞扬的激情,需要奇幻的梦想,而孔武有力,激情奔放,则是青春的标志。青春的生命风流倜傥,一个灿烂的笑容,一个奔放的舞步,甚至一个任性的妄为,都是青春的诗行。人生大道刚在我们眼前展开,太阳刚升起一片鲜艳,青春,多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我为小鸟的呢喃而陶醉,为一缕炊烟而高歌,为雨打芭蕉而惆怅,为狼藉残红而落泪。<br>
少年是做梦的年龄,不管是大胆的表白,还是朦胧的冲动,我们涌动的都是青春的热血,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到“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从“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最优美的诗行里总少不了青春的吟唱,人生的华章总会在青春的呼唤下绽放绚丽妩媚的色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