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5870字。
2006年长乐市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二
语 文 试 卷
福建长乐市第七中学 林贤银
(本试卷共8页23题,完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题号一
二三总分
(一)(二)(三)(四)
得分
评卷人
一、 积累与运用
完成1——6题(30分)
1、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4分)
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势,崎丽的风光,磅bó 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xiá 迩,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① 给加点字注音。(2分 ) 峻 崎
②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 bó xiá
2、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4分)
体谅是友情中一缕清风, 微笑是交往中的一份礼物, ,
。
3、默写(10分)
① 子日:“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八则》)。(2分)
② 东风不与周郎便, 。(1分)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分)
④ 从下面课文中任选内容,默写一个完整的句子。(4分)
A.《醉翁亭记》:
B.《桃花源记》:
⑤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⑥ 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 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2分)
4、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书写格) (3分)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剧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都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5、.名著阅读(6分)
① 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填写下表:(3分)
《水浒传》 《西游记》 《鲁滨孙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书名主要内容
②把下面三组内容中出于同一作品的各项用线段连接起来。(3分)
回目名 人物 故事情节
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蒋干 三打白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