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13 14:44: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160字。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有无数思想如繁星点缀夜空,而马克思主义无疑最为闪亮,“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创立并发展了17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再到孕育新潮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国家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理论形态的发展跃迁。它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理论飞跃。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在不断捕捉时代问题、回应时代挑战的过程中永葆生机活力。思格斯曾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同行,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正是在与时代特征、民族国家具体实际的结合中,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以坚持为前提的发展、以继承为基础的创新,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赞成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再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即划分成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这种划分方式不仅不利于阐明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发展历程,反而容易引起混乱。按照这种标准划分,马克思主义不再是一个整体,似乎原生形态、次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都有各自不同的基本原理;似乎它们不再属于当代,不再具有当代价值,而变成书斋中的一种学问和理论;似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才有价值、有意义。这种观点的实质是一种变相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虽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但是这些基本原理既属于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代,也属于列宁那个时代,亦属于当代。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占领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科学学说,始终面向当代、回应当代问题。不与时代同频共振、不具有当代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都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取材于任洁《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西欧,但它是世界历史的产物,是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经验和人类文明成果的总结和概括,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最一般发展规律。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不分中西,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欢迎马克思主义。正如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李大钊宣称的:“马克思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之本,强调马列“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会亡党亡国。这也是我们今天观察和讨论中国一切重要问题包括文化发展问题的基本原则,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教条,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最为先进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是教条主义的敌人,其生命力在于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的现实实际和历史实际,总结经验,修正错误,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历史事实是: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光辉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
  (取材于许全兴《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具有民族具体性,必须扎根所在民族、国家的土壤。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揭示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抽象的公式,“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马克思主义一旦进入其他民族地域,必须同其他民族的具体实际结合。正如思格斯指出的,每个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都必须穿起本民族的服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必须与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从内容到形式都真正转变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更好地被中国人民接受、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动态发展的,需要不断吸取人类文明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需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
  靠中国传统思想救不了中国,这是历史早已证明了的。但这绝不是说,儒家学说只有历史价值而无现实意义,是历史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更不是说,可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抛弃孔夫子,全盘反传统。
  (取材于陈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逻辑》)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主义在自身发展与传播过程中,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B.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种不同形态。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真理,其价值不会因时代变化、社会发展而丧失。
  2.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始终把整持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之本。
  B.中国的伟大飞跃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
  C.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历史价值。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终面向当代、回应当代问题,与时代同频共振。
  B.不断地汲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实现自身的发展。
  C.一旦进入他民族或地域,便具有了民族的具体性。
  D.基本原理反映世界的客观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
  4.下列说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B.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参考你的阅读积累,举例(材料中的除外)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实现中国化的。(6分)
  参考:《论语》《孟子》《荀子》《老子》《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等。
  答: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论荣
  王符
  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此则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为君子者也。所谓小人者,非必贫践冻馁、辱恶厄穷之谓也,此则小人之所宜处,而非其所以为小人者也。
  奚以明之哉?夫桀、纣者,夏、殷之君王也,崇侯、恶来,天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