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联赛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0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12 20:53: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4310字。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1年冬季联赛(高三)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愁是空间的远方,更是时间的过去,它以情感的方式揭示了过去对于当下生活的意义。乡愁作为情感表达是直观的,但它背后却潜隐着社会政治变革的强大促动,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认识中国当代社会的乡愁性质也,是重要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国社会再次巨变的时代,城市化步伐加快,传统乡村文明日益递变为城市文明,这意味着中国的乡愁模式,必然会出现重大变化,即从"城→乡"模式转化为"城→城"模式,所谓原乡记忆更多是对原生城市的记忆。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新问题就出现了,即当代中国城市建设能不能有效承接中国人的乡愁。比较而言,传统乡村因为自然环境的独特以及建筑形式的多元,往往具有高度的可辨识性。或者说,像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落叶一样,天下也没有两座相同的村庄。但现代城市不一样,它的建筑基本上是同质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复制,几乎千城一面,这就必然导致乡愁寄寓对象的模糊,甚至容易让人产生无家可归之感。这也意味着加大现代城市形象的可辨识性,在单向度的空间展开之外添加上时间、历史和人文的深度将极为重要。或者说,让城市变得更个性、更人文、更有历史感和地方感,将是它成为乡愁寄寓对象的必备条件。
  这进而也就涉及理想城市或未来城市的建设问题。一般而言,一座宜居的城市,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生存乃至呼吸问题,它需要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自然环境。但好的空气和环境显然不是理想城市的全部,它的更深层的目标应该是精神性的,即让人从中获得家园感和心灵的归属感。在这一层面,它涉及的最重要面向是时间性的,即为空间展开的城市植入历史和人文因素。说一座城市能留得住乡愁;无非是指它留得住自己的历史,并以物化的配置使人的记忆有所凭依。就此而言,一座有效承载人乡愁的城市,首先应该有配得上它的体量和声誉的博物馆,其次应该有历史文化街区,第三应该有富有历史感的建筑,第四应该有反映其区域特色的方言、饮食和礼俗等。以上种种作用叠加之下,这座城市才是富有情感深度和精神厚度的,它也才能通过空间和时间、现实与历史的交互并置,变得真正立体起来。
  当然,就像城市不仅仅是为了"盛大"而存在,它同样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的乡愁而存在。之所以提出城市对人乡愁的抚慰问题,正是因为它至今仍是中国当代城市建设的相对薄弱环节。时下,比如每逢重大节日,我国的一些中心城市往往出现人口短期内锐减的现象,显然是因为这里工作居住的人们只是将该城作为工作的对象,而没有将它作为可以寄托情感的对象。所谓"回家过年",本身就意味着当下生活的城市并没有被作为故乡家园来看待。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使城市真正成为人的家园,如何提升居民的情感归属,将是一个重大问题。
  (节选自刘成纪《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代中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导致乡村文明日益递变,原乡记忆渐渐变成对原生城市的记忆。B.有区域特色的方言有助于增加这座城市的情感深度和精神厚度,进而有效承载市民的乡愁。C.理想城市的深层目标就是让人获得家园感和归属感,因此城市建设要注意历史和人文因素。D.我国很多城市每逢重大节日出现人口锐减现象,说明这些城市没有被作为故乡家园来看待。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以乡愁的意义为论证前提,提出了中国乡愁模式会出现重大变化的中心论点。B.文章第二段通过对传统乡村和现代城市建筑形式的比较,论证了可辨识性与乡愁的关系。C.文章中"一般而言""在这一层面""就此而言"等短语的运用,可以使论述语言更严谨。
  D.文章最后一段引入"虚拟论敌",可以避免自己的论证出现逻辑漏洞,增强文章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准确把握中国当代社会的乡愁性质,有必要先了解重大社会政治变革对乡愁模式变化的强
  大促动。
  B.乡愁是一种对往昔生活家园的情感表达,至于它记忆的对象是乡村还是城市,并不是问题
  的关键。
  C.在一些城市增建园林可以把存在于记忆中的乡愁置入当下生活,解决那些生活在城市的人
  的乡愁问题。
  D.乡愁作为情感是抽象的,它需要通过实物的凭附得到安顿或寄托;这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
  意义之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总产能2.5万吨!9月8日,我国首个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在青海西宁投产。车间内,一束束白色原丝经过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碳化,缠绕成一轴轴高性能黑色碳纤维。
  不要小看这相当于录音磁带粗细的一束,它包含了1.2万多根碳纤维,把一轴碳纤维的每根单丝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半。它还能够承受130公斤左右的重量,具有耐高温、抗摩擦、耐腐蚀等优点,可用于航空航天、风力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被称为"材料黑金"。
  2014年以来;我国碳纤维需求量以13%以上的年均增长率稳定增长。2020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达4.89万吨,国产碳纤维供应量为1.85万吨,加上海外供给不稳定,碳纤维可谓"一家有女百家求"。
  北京某公司张总经理特意来西宁"抢"订单,"我们生产的储氢瓶,用高性能碳纤维进行缠绕,相比纯钢气瓶可以减重约70%。如今不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