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压缩语段”题型解析与巩固练习
- 资源简介:
约10690字。
高考“压缩语段”题型解析与巩固练习(题型解析+模拟精选+巩固练习及答案解析)
【题型解析】
“压缩语段”常见的考查形式有:下定义、提炼要点、提取关键词、填充式概括、新闻概写。
题型1下定义
根据给出的文字,按要求为其中某一概念下定义。有的试题回避了“下定义”的概念,但实质上是变相要求“下定义”。下定义是揭示事物(概念)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可以用“被定义概念(种概念)=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的语言形式(格式)表达。
现在这种题型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考查,需要考生把相关概念的本质特征先找出来,然后根据下定义的公式再写出来,难度增加了。下定义需要使用判断句。
[例题1]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语段可知,“创造”邻近的属概念是“思维和行为活动”,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种差)是“获得成果”,这“成果”又分为“精神性的”和“物质性的”两种,而且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条件。把这些信息整合到一起就构成了“创造”的本质属性。
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题型2提炼要点
按题干要求对语段内容的要点加以提炼,需要进行3个关注:
①关注话题。任何语段,总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体现话题的句子或词语往往是要点之一。
②关注中心句或关键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起着关键的作用,或提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或总领全篇。抓住这些句子,就能明确关键信息的方向,顺藤摸瓜,找到相应的要点。至于那些为了说明某些必要信息,不得不加上
的说明性、修饰性的内容,则应删除,以便凸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