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12月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4870字。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12月六校联合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材料一: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
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
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
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摘编自《科技日报:向袁隆平学习什么》)
材料二:
在青年人的眼中,袁隆平先生不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还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一位亲切可爱的邻家大伯伯,我们喜欢他,喜欢他讲的大实话!近日,这位近八旬老人又坦言:“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他还坦承自己的财富观“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
袁隆平先生的这番大实话,让多少糊涂人从浑浑噩噩的名利追逐中警醒,又该让多少“聪明人”在纸醉金迷的挥霍中汗颜,更让我们从心底里要为先生叫声好!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身价1008亿,却独爱15元衬衫”,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最好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平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这句话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社会的物质财富也空前高涨,社会成员萌发了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维也开始泛滥。如果任其泛滥,必然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深渊,“小富即安”、奢靡之风盛行,我们的步伐也将停滞不前。
“志当存高远”,一个青年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财富衡量价值”,将引导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层次追求,像我们的祖先一样,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创造出比物质财富更为可贵的巨大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才是中华民族的立本之基,强国之道!
(摘编自《光明网时评:做人当如袁隆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解决了世界粮食自给难题。
B.袁隆平常说科学研究没有国界,可科学家有祖国,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祖国,那他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C.袁隆平在青年人的眼中,既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一位亲切可爱的邻家大伯伯。
D.袁隆平坦言:“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不以财富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值得社会倡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隆平不相信权威和书本,不畏艰难,通过观察实践,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研究出杂交水稻。
B.袁隆平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领先世界水平。
C.袁隆平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搞科研,只是因为他没有为了“日进斗金”去拼搏。
D.“身价1008亿,却独爱15元衬衫”,这也说明袁隆平对待生活的态度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袁隆平“淡泊名利”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袁隆平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分送给全国其他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
B.袁隆平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
C.袁隆平还将自己获得的有关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D.袁隆平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不懈拼搏、顽强奋斗。
4.材料二中多次提到“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米”的丰富含义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文本一:
英雄的情话
董雪丹
“接到了你的信,我的灵魂安慰极了,使我爱你的心头变成了一种不可思议和不可形容的状态。”这情话是不是说得很甜蜜,很缠绵,很深情,甚至很文艺?
你能想象这话出自一个二十五岁就牺牲了的英雄之口吗?而且,在这一句后面,还有更温存、更体贴、更让所爱之人放心的解释:“我自来到广东,已一载有余了,我的言语、我的行动都是革命的,都是光明磊落的。尤其现在我担任了党代表工作,要为人家的模范,要去指导人家,一举一动,都得特别地留心。”
当然,即便是在与爱人的柔情之中,我们应该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