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2/11 11:31: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5 总计:2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200字。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娘炮形象”在影视界和娱乐圈愈演愈烈,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所谓“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一些举止忸呢作态、喜欢撒娇卖萌的“小鲜肉”,经由影视制作机构和经纪公司商业包装和市场运作,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偶像。而其中有些人因人品艺德不佳,频频爆出负面新闻,触碰道德底线,甚至踩踏法律红线,不仅为大众所唾弃,甚或身陷囹圄。
  常言道:“不作死,不会死。”一枚“小鲜肉”新星坠落或不足惜,但这股从娱乐圈席卷而来的病态审美风潮,对青少年审美取向的恶劣影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娘炮形象”发端于某些娱乐节目和影视作品。日韩明星中的“花美男”形象,成为一些中国艺人效仿的对象,他们打着“做自己”的旗号,在节目、剧作、社交媒体上展示所谓的独特个性和审美,并通过媒体宣传和商业运作进一步包装美化。部分影视剧的创作者在挑选演员时,不论什么题材与剧情,也不顾角色匹配度、演技、艺德等,只选容貌艳丽的所谓“花美男”。近年来无论是荧屏或是银幕上还有一种吊诡现象。在一些偶像剧和综艺节目中,男艺人和男性角色或妆容浓重、衣着妖艳,或雌雄难辨,甚至把刻薄没教养当成个性,自私自利、缺乏担当。部分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也邀请“小鲜肉”出演英模、硬汉,使本该阳刚、成熟、正气的形象变得幼稚、邪魅。特别是一些抗战题材作品,男主演妆容面若桃花,战斗时一袭华服、头油锃亮,一番厮杀过后发型丝毫不变,还时常摆酷造型,令观众大跌眼镜。借助商业运作,“小鲜肉”们迅速走红,片酬也水涨船高。一些明星为了保持自己的商业价值,刻意制造热点,曝光私生活,炒作绯闻,蹭热度,引导粉丝投票刷榜。更有甚者故意挑起或煽动粉丝之间的争端,造话题、买热搜,刻意制造一场场网络骂战,使得社交媒体上乌烟瘴气。不少青少年为了成为像他们一样的明星,用青春做抵押,离开学校,开始“练习生”生涯。
  事实上,大多数青少年并不真正欣赏那些病态形象。今年一批高水准主旋律影视剧作品被青少年广为称赞,如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电影《1921》《革命者》等。许多青年观众观后感慨,这才是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文艺工作者应该从中有所启悟,认识到只有用正能量赢得大流量,才会既有市场,更有口碑。要用文艺批评的利器,旗帜鲜明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使文化作品供给在审美上更加正向、丰富、多元,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只有多管齐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这股畸形审美风气。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社会文化审美实现健康发展。
  (摘自2021年8月27日《光明日报》,题为《“娘炮形象”等畸形审美必须遏制》,作者:陈先义)
  材料二:
  每当看到电视或广告牌上“不男不女”的明星,教育界企业主熊晓5岁的儿子就会问“男孩子为何还化妆?”或“他们是男是女?”这些问题令熊晓担忧。她担心儿子会受到“小鲜肉”的影响,更担心女儿以后会把这样的男友带回家。熊晓鼓励儿子在后院爬树并学习使用工具自己动手干活,还让他观看军事视频。
  “小鲜肉”现象早已引发有关中国“男子汉危机”的争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纷纷呼吁让中国男孩变得强壮。近来,中国教育部门发出通知,敦促学校通过加强体育教学来培养“阳刚之气”时,相关争论再次浮出水面。
  有学者说,中国对“男子汉危机”的焦虑由来已久,人们担心中国男子与西方和日本男性相比显得柔弱女气。而近来对阴柔风的反对可能具有更多官方背景,反映出政府对向世界展现与中国崛起相匹配的中国男性正确形象的担忧。
  中国有关机构已要求电视频道为男星的耳钉画面打马赛克,这是“性别成见”在社交媒体引发强烈争论的另一项行动。一些家长也不惜花钱将孩子送进(小男子汉)训练营。学者将中国男性的“女性化”归因于社会变化。也有人将此归咎于催生过度溺爱的独生子女政策。传统中医则指责导致男孩变得柔弱和女性化的是垃圾食品。
  有关部门和官媒尽力弘扬“硬汉”形象,却面临来自商业力量的激烈争斗。中国男妆市场近年来年均增长13.5%、远超5.8%的全球平均值。“小鲜肉”深受更年轻一代尤其是年轻女性欢迎。许多企业请他们代言。此类现象受市场驱动,却不受政府和其他民众待见。
  (摘编自2021年2月28日新加坡《海峡时报》,题目是《中国正对“软男”来硬的》,作者Tan Dawn Wei,崔晓冬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鲜肉”和“软男”近年来在影视界和娱乐圈愈演愈烈,已引发中国对“男子汉危机”焦虑。
  B. 近年来,青少年的病态审美风潮影响了影视界和娱乐圈,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发了广泛争论。
  C. 文艺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作品只有用正能量赢得大流量,才会既有市场,更有口碑。
  D. 有关机构要求电视频道为男星的耳钉画面打马赛克,这种“性别成见”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争论。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娘炮形象”和“软男”形象特征的一项是(   )
  A.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撒娇卖萌。
  B. 容貌艳丽,妆容浓重,衣着妖艳,雌雄难辨。
  C. 艺德普遍不佳,触碰道德底线,踩踏法律红线。
  D. 化浓妆、打耳钉,妆容面若桃花,形象邪魅
  3. 下列选项中推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娘炮形象”发端于某些娱乐节目和影视作品,受日韩明星中的“花美男”形象影响。
  B. 我国男妆市场年均增长远超全球平均值。受市场驱动,有关部门弘扬“硬汉”形象任重道远。
  C. 我国反对阴柔风更多具有官方背景,政府担忧与我国崛起相匹配的中国硬汉形象难以树立。
  D. 材料一用词鲜明、生动,有较强的主观色彩,材料二平实、客观、简洁,二者语言风格不太相同。
  4. “娘炮形象”的出现,“软男”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试加以分析。
  5. 请结合材料与现状,谈谈遏制“娘炮形象”和“软男”等畸形审美风气的措施。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旗子的故事
  应修人
  “同志!路票!”
  陈老头站定了脚步仔细一看,打着红领巾,拿着木棍子,明明都是少年先锋队队员,他奇怪起来。
  “咦,我是老陈呀!小同志!”
  这些少年张着手,接着彼此的木棍子,立刻包围拢来,把老头围困在中间,嘻嘻哈哈地笑着,七嘴八舌地嚷着:
  “老同志,正是问你要!要特别路票!”
  “要你讲一个故事,红军的故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