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8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2/10 15:19: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9840字,答案扫描。

  商开大联考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5(第一、二单元)、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为“中和”。“责和尚中”的中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也构成中华政治文化的精髓,是古代治国理政智慧的灵魂。
  儒家经典《中庸》首次从宇宙本体高度提出:“中者天下之大本,和者天下之达道。”中和之道是宇宙天地的大本达道,也成为根本的治国理政之道。儒家理想的尧舜禹三代“圣人之治”即中和之治。儒家自孔子开始,就肯定尧舜禹三代圣人相授相受的治国理政之道就是“允执厥中”的中和之道,简称中道。孔子高度肯定舜具有治国理政的大智慧,这个大智慧集中体现在舜善于“执中”的治国之道上,即善于在深入广泛考察了解的基础上,正确及时地去除过与不及的两种片面性,而制定并实施最具合理性的决策举措,从而有效改善百姓生活。显然,这种执两用中的治国理政之道,包含着深刻的历史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智慧。而作为古代治国理政的核心,中和之德是古代治国理政主体的核心素质。
  中和政德要求治国理政主体必须具有智仁勇统一的“中庸”品格。中庸是中和之道的实践运用,对治国理政主体而言,中庸原则就是要求古代君王和各级官员做到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各项治理措施,达到治国平天下目标。而这就要求各级官员具有智仁勇合一的中庸品格。《中庸》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一个优秀的官员,要正确合理地决策并有效实施决策,就必须同时具有“可均”的智、“可辞”的仁、“可蹈”的勇,三者缺一不可。
  中和政德要求治国理政主体必须具有中立不倚、和而不流的品格。儒家的中和之道倡导树立理想的中和人格,这种中和人格的本质特征就是《中庸》提出的中立不倚、和而不流。孔子最厌恶的人格是没有独立原则性的“乡愿”,他们在官场上,善于做好好先生,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承担责任,圆滑世故,柔顺应对,丧失独立品格。显然,这样的官场人格“无忠直之风,天下以此薄之”,是为政之大害。
  中和政德要求治国理政主体必须具有和而不同、可否相济的政风。《国语•郑语》载,西周末年,史伯揭露周幽王执政之大弊就在于“去和而取同”,而齐国政治家晏要对齐景公也提出君臣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可否相济、同异相济的关系。只有君臣可否相济、上下同异相济,决策才更完善,执行才更通畅,政局才能平稳。孔子进而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点,提倡“和而不同”的政治品格。
  中和政德要求治国理政主体加强敬以持中、发以成和的道德修养。《中庸》强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要求官员在治理实践中,在与百姓打交道中,表现出正确的道德情感,做到以百姓之忧乐为忧乐,以天下之喜怒为喜怒。要培养自己的中加政德,就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做到恭敬主一、持义律已、涵养省察、戒慎恐惧。只有加强致中和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中和政德,才能有“发而中节”的情感行为,才能赢得天下百姓的爱戴,才能实现人和政清的理想政局。
  (摘编自董根洪《中和:中华传统治理文化的精髓》,《北京日报》2021年8月3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庸》从宇宙本体高度提出的中和之道包含着深刻的历史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智慧。
  B.智仁勇统一的“中庸”品格只有在执政者身上才能充分体现出国家的最高生存智慧。
  C.儒家的中和之道倡导为政者要坚持原则,承担责任,要具备有“忠直之风”的官场人格。
  D治国理政主体要想赢得天下百姓的爱戴,就要加强敬以持中、发以成和的道德修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明确指出中和构成中华政治文化的精髓,也是古代治国理政智慧的灵魂。
  B.文章第二段先引用再举例,阐述了“允执厥中”的中和之道是根本的治国理政之道。
  C。文章重点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治国理政主体必须具有智仁勇统一的中和政德的品格。
  D.文章采用总一分式结构,论证时分解论点,严谨有序,展示了议论文说理的严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和之治是儒家理想的尧舜禹三代“圣人之治”,因而普遍受到历代统治者的肯定。
  B.要求治国理政主体具有中立不倚、和而不流的品格,符合儒家树立中和人格的倡议。
  C.孔子创造性地提出“和而不同”的观点,这对中华传统治理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D.只要治国理政主体加强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中和政德,就能实现人和政清的理想政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年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鼓励体育企业运用“上云用数赋智”“运动银行”等手段,来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同时,各地也在尝试利用App软件推广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甚至通过政府补贴来购买体育公共服务。这不仅盘活了一些体育场馆,更方便人们用手机预订运动健身场馆,从而享受更加便捷的健身服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