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学设计31
- 资源简介:
约4010字。
【课题名称】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者姓名 班级
课标要求(课标解读)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吟咏诗韵,注意诗歌的韵律,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变化等来表达情感。
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因声求气,诵读全诗。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把握对诗歌得体的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演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导课和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进其文
1、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从来就相随相伴。台湾诗人余光中曾经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诗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他就是人称“诗仙”,自称“酒中仙”,时人号之“酒圣”的李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知他的诗酒名篇《将进酒》。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二、酒与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