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宁波金兰教育合作组织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1/30 14:15: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1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5030字。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宁波金兰教育合作组织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西方传统的对照之下,中国“士”的文化特色是极为显著的。如果我们断定孔子揭开了中国系统思想史的序幕,那么在启幕之际中国思想便已走上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国当然也发生了超越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分化,但是这两个世界却不是完全隔绝的;超越世界的“道”和现实世界的“人伦日用”之间是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西方人的二分思维方式在中国思想史上自始即不占重要地位。中国思想家所强调的则是“即知即行”“即动即静”那种辩证式的思维,故往往在“相反”中看见“相成”。换句话说,中国的超越世界没有走上西方型的外在化之路。因此我们既看不到希腊哲学中本体和现象两个世界的清楚划分,也看不到希伯莱宗教中天国和人间的对峙。
  中国的“士”的历史是和系统思想史同时揭幕的。在这一特殊思想背景之下,“士”一方面与希腊哲学家和基督教教士都截然异趣,而另一方面又有与两者相同之处。就“士”之重视“知识”而言,他是近于希腊哲学家的;古人以“通古今,决然否”六个字表示“士”的特性,正可见“士”的最重要的凭借也是“理性”。但就“士”之“仁以为己任”及“明道救世”的使命感而言,他又兼备了一种近于基督教的宗教情操。近代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人有把孔子比之于苏格拉底,也有把孔子比之于耶稣者,这两种不同的比况都有理由,但也都不尽恰当。孔子来自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代表“士”的原型。他有重“理性”的一面,但并非“静观瞑想”的哲学家;他也负有宗教性的使命感,但又与承“上帝”旨意以救世的教主不同。就其兼具两重性格而言,中国的“士”毋宁更近于西方近代的“知识分子”。 
  但西方近代的“知识分子”虽然在思想上与希腊哲学和中古基督教都有渊源,其最直接的根据则是“俗世化”的历史发展。中国“士”的传统自先秦以下大体上没有中断过,虽则其间屡有转折。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仍与基督教在西方中古文化中所取得的绝对的主宰地位有别。六朝隋唐之世,中国诚然进入了宗教气氛极为浓厚的时代,然而入世教(儒)与出世教(释)之间仍然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道教也处于出世与入世之间。故中国中古文化是三教并立,而非一教独霸。由于中国文化没有经过一个彻底的宗教化的历史阶段,如基督教之在中古的西方,因此中国史上也没有出现过一个明显的“俗世化”的运动。宋以后的新儒家可以说代表了“士”在中国史上的最后阶段;他们“出入老释”而复“返之六经”,是从宗教中翻身过来的人。但是他们仍然是直承先秦“士”的传统而来,其历史的线索是很清楚的。这和西方近代“知识分子”在传承上找不到一个明确的谱系,适成有趣的对照。
  (选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引言》,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中国的“士”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的“士”与希腊哲学家和基督教教士,在精神特性上没有相通之处。
  B. 中国的“士”有明道救世的使命意识,但与西方承上帝旨意以救世不同。
  C. 中国的“士”重视知识和理性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其负有的宗教性使命感。
  D. 中国的“士”即西方近代知识分子前身,有大体完整明晰的历史传承谱系。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士”的文化特色是极为显著的,在启幕之际中国思想便已走上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
  B.中国思想家强调的是辩证思维,往往能在“相反”中看见“相成”,不同于西方人的二分思维方式。
  C.宋以后的新儒家代表了“士”在中国史上的最后阶段,他们是直承先秦“士”的传统而来的,其历史的线索是很清楚的。
  D.本文以西方文化传统为参照,阐释了中国的“士”的生成背景、双重性格和历史脉络,角度独特,论述透彻。
  3.在西方传统的对照下,对中国“士”的文化特色阐述有误的一项(3分)
  A.从诞生环境看,中国的“士”诞生于现实世界和超越世界不即不离、相反相成的辩证语境之中。 
  B.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士”的传统可追溯至先秦,自先秦以来虽屡有转折,但大体上没有中断过。
  C.从性格刻画看,中国的“士”兼具两重性格,这和西方近代所刻画的“知识分子”极为相似。
  D.从宗教氛围看,中国古文化儒释道三教并立,而非一教独霸,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俗世化”的运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2—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年均增长5.7%。国家财力的日益壮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完善政策机制。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共计7.07万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等领域突破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问题,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