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备战模拟预测卷1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1/30 8:04: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7 总计: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1140字。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备战模拟预测卷14
  (适用地区: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
  本试卷共12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功过格,是记录并度量“功”“过”的格册簿子,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功与过、善与恶,本为主观抽象的概念,很难进行度量,功过格则通过一定形式将其量化,使之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修持者的道德实践需求。这既是中国人的创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用价值理性”的一种体现。
  功过格在实践层面,以具体的行动指南直接指导、规范人的行为,属于操作性、针对性很强的善书。从具体操作来看,它不仅构建了“以过除功”“以功折过”的运行机制,而且对年终进行功过核算(“比”)作了精巧的设计,从目标群体来看,为方便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阶段乃至不同性别的人接受、奉行,功过格发展出种种内容极具针对性的条目,如“过律”中的“不仁门”“不义门”“不善门”“不轨门”等,那些充溢其中的儒家伦理道德的说教,彰显了功过格的道德实践特色。也因此,任何功过格都离不开功过善恶的计算与度量。有学者指出:“用分数来表现行为的善恶程度并有这种指导书的国家,除中国外大概再也没有其他国家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善书的功过格一方面宣扬传统道德规范,推动儒家伦理世俗化、民间化,一方面呈现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体现了伦理价值与道德实践的完美结合。这是功过格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也是它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保持蓬勃生机的原因所在,而判别功过厘定善恶的价值标准就是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主的传统伦理道德。值得一提的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功过格条目能够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世情风貌。
  儒家的思想理念是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对于中国社会特别是民间价值观念的影响深远至今。功过格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价值传播与道德实践工具,恰恰可以为儒家道德教化所用。例如,一旦某人的善行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扬,就要在功过格里给他“记上一功”。需要指出的是,功过格之所以称“功过格”而不称“善恶格”,应与中国传统文化包容、含蓄、内敛的特色有关。倘若将人的行为直接以“善”“恶”断之,在儒家道德主义颇为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无疑会显得过于直接与尖锐;如以“功”“过”代之,则其表达便趋于委婉含蓄。
  作为一种善书,功过格的思想根源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善恶报应观念和功德积累(功过相抵)传统。事实上,人的行为善恶自有报应的观念,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易经》里就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鼓励和告诫。汉代衍生出天地神灵监督人们的善恶行为并予以报应的理论,这种思想在后世的道教经典中多有体现。佛教大行于中国后,其“因果报应”观念在民间社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价值理念。功过格之所以被中国社会普遍接受并乐于奉行,是因为有善恶报应观念为其提供了坚实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动力。
  功过格虽然源于道教,但得以盛行并产生广泛影响则得益于儒释道三家注重教化的价值导向及合力推动,它至今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
  (取材于林志鹏《功过格的伦理价值》)
  1. 【考点:内容理解】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实用价值理性”,因此中国人创建了最大程度上契合修持者道德实践需求的功过格。
  B. “不仁门”“不义门”“不善门”“不轨门”等条目,往往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彰显了功过格的道德实践色彩。
  C. “功过格”比“善恶格”的称谓更易于被感受和理解,这促使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主义在中国传统社会颇为盛行。
  D. 先秦时期就形成的善恶报应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为功过格被中国社会奉行提供了坚实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动力。
  2. 【考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篇就提出了核心概念,既交代了“功过格”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点,又使接下来的论述有了明确的起点。》
  B. 文章通过对“功过格”和“善恶格”两种善书的名称的对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包容、含蓄、内敛的特色。
  C. 文章引用了与“功过格”内容或评价有关的词句,论述了“功过格”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
  D. 文章关于“功过格”的论述涉及儒释道三家有关情况,显示了取材有针对性的特点和倡导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3. 【考点:信息筛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功与过善与恶量化后,就能与“以过除功”“以功折过”的运行机制、“比”的核算设计结合起来。
  B. 《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鼓励和告诫,体现了对善恶报应的认可。
  C. 功过格里被“记上一功”,会鼓励入们多有善行;若被“记了一过”,也会告诫人们迟早必遭报应。
  D. 体现儒释道注重教化价值导向的功过格,对影响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仍有积极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年来,货币形态逐步电子化,如手机电子银行、微信或支付宝里的钱就是纸币电子化,从纸币到电子化货币只是改变了载体形态,还没有实现类似等价物的贵金属到信用货币的模式改变,而数字化货币是一种法定加密数字货币,它本身是货币而不仅仅是支付工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