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2届高三10-11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 资源简介:
约2878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得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弗听。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祖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子,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乃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三家分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B. 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C. 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D. 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邑,指众人聚居之地,也指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文中韩、赵、魏作为晋之诸侯,拥有君王分封的采地。
B. 《周书》,是《尚书》的组成部分。《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为孔子编订。
C. 版,古时筑墙用的夹板,垒墙时,以两板相夹,中间倒入土,再用杵夯实,文中用“版”表示墙的高度。
D. 骏乘,又作“参乘”,古人乘车时,尊者居左,驾车人居中,修乘在车右陪乘,负责行车安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伯狂妄自大,与人宴饮却戏弄对方。智国良言相劝,他却不听从,贪于得地,四处索要,得罪三家,反遭三家杀戮。
B. 面对智伯的无理要求,魏桓子不愿给他地,任章从放纵对手出发,力劝其给地满足对方,不要让自己成为智伯的攻击目标。
C. 赵襄子遭遇三家的围攻,最终退守晋阳,两句“其谁与我”体现了他初步的民本思想,也正因此,让他最终取得了反暴胜利。
D. 韩魏给地,赵家不给,智伯大怒,率韩魏兵围赵家,并引水灌城。智伯巡视水势时,魏桓子为其驾车,韩康子为其充当护卫。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
(2)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