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7道题,约6970个字。
泰兴市外国语学校
初三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出卷人:马鸿君
请注意: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2、考生答卷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位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小框内。
第一部分 选择题(12分,每题2分)
得分评卷人 题号123456
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xǐng 蓦地mù 雕镂lòu 家眷quàn
B、惬意xiè 拮据jǖ 虬枝qiú 摒弃bìng
C、羼水chán 揣摩chuǎi 卷帙zhì 绽开zhàn
D、吮吸shǔn 熟稔rěn 迸裂bèng 腆着tiǎn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不清楚那么多青年学子到底崇拜“超级女声”李宇春的哪一方面。
B、清朝禁烟英雄林则徐有这样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枣核》选自《美国点滴》(《萧乾选集》第二卷)。
D、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把它当成品评山水的论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从小就不爱说话,默默无闻,邻居们都说他安静得像个小姑娘。
B、五一期间,全国各地著名表演艺术家纷纷粉墨登场,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C、小张对小王说:“你买房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D、他俩只是萍水相逢,并无深厚感情。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仍很健壮。
B、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如果) 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此皆良食(善良忠实)
B、若为佣耕(你) 尉果笞广(用竹板打) 欲穷其林(尽头)
C、互相轩邈(比远) 相与步于中庭(散步) 必有我师焉(在里面)
D、忠之属也(下属) 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6、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的春天,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___________。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
①“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②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
③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
④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得分评卷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38分)
一、按要求答题(共35分)
7、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来打“×”,然后订正在方格里。(4分,书写工整、规范、美观可另加1分)
腥臊 轩然大波 呕心沥血 欢呼鹊跃
峻逸 自始自终 卷帙浩繁 近在咫尺
孕育 如愿以偿 万籁俱寂 溶会贯通
改正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1)—(4)题各1分,(5)(6)每题2分)
(1)亡羊补牢,______________。(2)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
(4)___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5)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与朱元思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明了赏景后对名利、官场相似的心境。
(6)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明了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