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练习1(10份)
- 资源简介: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练习1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清]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doc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凊史稿·于成龙传》.doc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马援列传》.doc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王虔休传》.doc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梁书?昭明太子传》.doc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史·黄福传》.doc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三国志?费祎传》.doc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韩非列传》.doc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汲黯传》.doc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黥布传》.doc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清]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书吴潘二子事
[清]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皆不足传也,惟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
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书冗杂不足道也。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论罪深刻,余亦悯然。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B.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C.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D.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这里指“科举之路”。
B.《国语》,又称《左氏外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C.梓行,刻版印行。现在仍然使用的“付梓”一词,亦沿用此意。
D.及第,专指科举考试中状元,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炎、潘柽章既有才华又有气节,在明亡之后,放弃寻求功名之路,以诗文自豪自娱。
B.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留传后世,于是广泛地搜集材料,埋头写作。
C.吴炎、潘柽章经过数年努力,逐渐有了
……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王虔休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王虔休,字君佐,汝州梁人也。本名延贵。少涉猎书籍,乡里间以信义畏慕之,尤好武艺。大历中,汝州刺史李深用之为将。久之,泽潞节度李抱真闻名,厚以财帛招之,累授兵马使押衙。建中初,抱真统兵马与诸将征讨河北,其双冈、水寨营等阵,虔休攻战居多,擢为步军都虞候,累加兼御史中丞、大夫,赐实封百户。洎抱真卒,裨将元仲经等议立抱真子缄,军中扰乱,虔休正色言于众曰:“军州是天子军州,将帅阙,合待朝命,何乃云云,妄生异意!”军中服从其言,由是竟免溃乱。朝廷知而嘉之以邕王为昭义节度观察大使授虔休潞州左司马依前兼御史大夫掌留后仍赐名虔休号令安抚军州大理。二岁,迁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泽潞磁邢洺观察使,寻加检校工部尚书。贞元十五年卒,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赠左仆射,赙以布帛米粟。
虔休性恭勤,俭省节用,管内州仓庾皆积粮储,可支军人数岁。又尝撰《诞圣乐曲》以进,其表曰:
臣窃以陛下降诞之辰,未有惟新之曲。适遇有知音者,与臣论及乐章,探微赜奥,穷理尽性,臣乃遣造《继天诞圣乐》一曲。大抵以宫为调,表五音之奉君也;以土为德,知五运之居中也。凡二十五遍,法二十四气而足成一岁也。每遍一十六拍。可使九域之人,顿忘于肉味;四夷之俗,皆播于薰风。与唐惟休,终古尽善。臣不胜恳款屏营之至,谨昧死陈献以闻。其所造谱,谨同封进。
先时,有太常乐工刘玠流落至潞州,虔休因令造此曲以进,今《中和乐》起此也。(节选自《旧唐书•王虔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知而嘉之/以邕王/为昭义节度观察大使/授虔休潞州左司马/依前兼御史大夫/掌留后/仍赐名虔休号令/安抚军州/大理/
B朝廷知/而嘉之/以邕王为昭义节度观察大使/授虔休/潞州左司马/依前兼御史大夫/掌留后/仍赐名/虔休号令安抚/军州大理/
C朝廷知而嘉之/以邕王为昭义节度观察大使/授虔休潞州左司马/依前兼御史大夫/掌留后/仍赐名虔休/号令安抚/军州大理/
D朝廷知而嘉/之以邕王为昭义节度观察大使/授虔休潞州左司马/依前兼御史大夫/掌留后/仍赐名虔休/号令安抚/军州大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北,指唐代设的河北道,管辖古时黄河以北的地区。
B裨将,在古代是能够给朝廷和百姓都带来好处的官员。
C表,是写给皇帝上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
D乐工,在古代是指掌管音乐的官吏或歌舞演奏艺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王虔休品德贤良。自幼勤奋好学,有才能,武功好,讲诚信,重义气,被乡邻们尊敬仰慕,也为他走上仕途奠定了基础。
B王虔休以大局为重。李抱真死后,元仲经欲自立为
……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黥布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汉二年,汉之败楚彭城,布又称病不佐楚。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击。汉五年,布使人入九江,得数县。六年,布与刘贾入九江,诱大司马周殷,周殷反楚,遂举九江兵与汉击楚,破之垓下。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果如薛公筹之,东击荆,荆王刘贾走死富陵。尽劫其兵,渡淮击楚。楚发兵与战徐、僮间,为三军,欲以相救为奇。或说楚将曰:“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馀皆走,安能相救!”不听。布果破其一军,其二军散走。遂西,与上兵遇蕲西,会甀。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与布相望见,遥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上怒骂之,遂大战。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馀人走江南。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沙哀王使人给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番阳。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遂灭黥布。(节选自《史记•黥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B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C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D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大司马,是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
C淮阴,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文中“淮阴”为淮河之北。
D诸侯,源自分封制,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黥布幼时有人称他受刑之后才能称王,黥布成年被定罪,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后来娶了县令的女儿为妻,(兵败后)被番阳人所杀。
B汉六年,英布和刘贾进入九江,诱导大司马周殷,周殷反叛楚国后,就调动九江的军队与汉军一起共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于垓下。
C楚国想采用互相救援的计策赢得黥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