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2届高三10-11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1/22 14:44: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18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部分重点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影像史学”,是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首创的概念。他认为,影像史学是以视觉影像和影片的方式来传达历史以及对历史的见解。台湾学者周樑楷将海登•怀特的观点引入中国后,译为“影视史学”,并将影像史学的外延进一步扩大。他认为,凡是视觉影像,静态平面的照相和图画,立体造型的雕塑、建筑、图像等,从远古的岩画,到近代的摄影、电影、电视和数字化多媒体,都属于影视史学研究的范畴。复旦大学张广智先后发表《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领域》《重现历史:再谈影视史学》《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之异同》3篇讨论影视史学的文章,对影视史学展开系统研究。他指出,“一切视觉影像材料,倘能传达某种历史理念,在我看来,从宽泛的意义上而言,当是影视史学的题中之义”。姜萌则提出:“影视史学,主要由历史纪录片和历史专题片组成……至于充斥荧屏的‘历史剧’,并不是‘影视史学’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王丹林《影像史学的新实践》
  材料二:
  国内学界对影像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实际受到西方有关影像史学及图像研究理论的双重影响。二者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所涉领域并非完全重合。影像史学所指视觉材料,主要还是历史影像,即历史纪录片和历史照片。而西方图像研究,特别是视觉文化研究所指的视觉材料,范围却广泛得多,不仅包括传统艺术史研究中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品,也包括摄影、电视、服饰、广告、景观等一切当代社会的视觉产品,涉及当代文化的各个领城。这些视觉产品又可通过摄影等技术手段转化为供学术研究的影像。受西方图像研究理论的影响,体现在影像史料整理研究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和趋向,是史料边界的不断拓展和扩大。它不仅体现在影像本身对于传统史料边界的拓展和扩大,在影像领城内部,其边界也不断延伸,而不同发展阶段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影像研究兴起,近40年来,国内学术界与出版界对影像史料进行了广泛的发掘,出版的影像资料可谓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此外,网络媒体也公布了大量的影像资料,极大地拓展了史料的范围。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综观目前出版的影像史料,张冠李戴、解读错误的问题较为突出,粗制滥造、重复出版不在少数。这一方面反映出相关整理者的学术功力欠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影像史料搜集整理中缺乏严谨求实的态度,缺乏学术目的,为图像而图像,甚至于单纯追求商业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
  另外,大量影像史料的出版虽然为学术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史料基础,但目前真正将影像资料引入历史研究的学者并不多,影像出版呈现火爆之势的背后,凸显的是学术研究的贫乏,影像的学术价值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究其原因,除了对影像的意义认识不足,更主要的是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方法和操作原则,面对作为异质的影像史料,无论是解读还是书写,历史研究者尚无法像对待文献材料那样游刃有余。而目前被国内学者引入的西方图像学理论,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跨学科性,其核心是要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其理论难免庞杂,历史学所具有的学科特性,又使得历史学者在面对这些理论时往往显得无从下手。
  (摘编自刘萍《中国影像史学研究任重道远》)
  材料三:
  运用影像呈现历史的方式,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文献形式,但在利用影像呈现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影像史学在“求真”方面的局限性,也会影响历史研究的科学性。
  第一,影像的制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影像是摄影者通过摄影机、取景框架拍摄的产物,截取了外部世界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体的真实。更为重要的是,摄影者是带着主观情感去记录和创作的,不自觉地加入了个人的成见、观念、理解和价值观。对影像素材的选择、拍摄手法的设定、故事结构的方式等方面,无一不渗透着影像制作者的主观意识。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与轴心国都拍摄了不同的战争影像,用来证明自己在战争过程中的“正义性”。这类影像素材拍摄的是同一场战争的情形,但被不同阵营因为不同的目的加以制作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往往反映了不同的主题思想。
  第二,20世纪后半叶,数字技术在历史真实与影像真实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合成的影像开始进入物质生活和精神领域。数码相机的诞生,以及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和传输技术的应用,使摄影技术摆脱了过去严格的操作程序,不再需要暗室冲洗,而是将照片电子化,从相机的显示屏上就可以马上看到所拍摄的照片效果。通过数字化的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加工、处理,图片和影像都能做到“移花接木”“以假乱真”。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伪造”历史并不是一件难事,影像史料记载的“历史”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改写。
  第三,与传统的史学著作不同,影像史学的传播速度更快,受众也更为广泛,这就决定了其局限性可能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出现了繁荣景象,成为长盛不衰的热点。虽然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对探求历史真相有所启发,但个别影视作品为追求收视率而“戏说”历史,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掺杂在一起,误导了观众的历史认知。
  (摘编自郭蔚然《影像史学与传统史学相辅相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我国学者关于影像史学的言论不一致,就影像史料的范围而言,周樑楷的最大,其次张广智,再其次姜萌。
  B.因为西方影像史学和图像研究理论所涉领域不完全重合,所以国内影像史学的研究范围就不断拓展和扩大。
  C.国内搜集整理的影像史料存在不少问题,需整理者提升学术功力,秉持严谨求实的态度,不追求商业利益。
  D.目前国内出版的大量影像史料的史学价值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因为真正将影像资料引入历史研究的学者并不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内有人认为影像史料既有平面的又有立体的,既包括远古的岩画又包括近代的摄影、
  电影、电视和数字化多媒体。
  B.材料一作者列举海登•怀特及我国学者关于影像史学的言论,主要是想让读者认识到中外对影像史学认识的分歧所在。
  C.制作者的主观意识渗入影像素材的选择、拍摄手法的设定、故事结构的方式等方面,影像的制作就有主观性。
  D.材料三的作者认为伪造历史、“戏说”历史都是影像史学可能出现的弊端,这是其在“求真”方面局限性的表现。
  3.下列说法能作为论据来阐述影像史学在“求真”方面存在局限性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公共视频监控的视域在空间上是有限的,该视频通常只能提供一个局部的或片段式的影像记录,而不太可能提供事件的完整影像。
  B.不同于传统史学基于档案文本的史料选取方式,影像史学的史料来源主要是近现代拍摄的影像资料、历史照片等。
  C.以影像为载体来呈现历史,可以激发大众对历史的兴趣,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影像化历史学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D.影像史料往往未经后人加工,在利用过程中剔除了文献加工时参与者的主观性,更容易反映历史事件的本来面貌。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影像史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科学家与艺术家经常生活在不可捉摸的境地。这两种人必须经常把新的和已经知道的东西协调起来,并且为在混乱当中建立新的秩序而奋斗。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应互相帮助并帮助一切人。他们能铺平沟通艺术与科学的道路,并且用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