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届高三10-11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 资源简介:
约3016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童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魏国都城),绛水可以灌平阳(韩国都城)也。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
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矢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谿之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抉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入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B.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入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C.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入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D.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入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I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邑,指都邑。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有时也指君主分封给诸侯,或诸侯分封给大臣的土地。
B.骖乘,古代乘车时居右边陪乘的人。乘车时尊者在左,御者居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叫“骖乘”。
C.子,封建五等爵位中的第五等。在文中暗指魏桓子、韩康子的爵位为“子”,身份不高。
D.羽括,古代的箭尾上常用羽毛作装饰,“羽’’作箭的代称,“括”指箭的末端。“羽括”指磨砺、锻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氏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使韩、魏开始对智氏产生防备之心。
B.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C.司马光认为,才胜于德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强调了品德高尚的重要性,应该将个人品德放在衡量人才的第一位。
D.本文善于从史实中总结规律,长于使用比喻手法进行论述,整散句结合,读来气势磅礴,说服力强,于后人颇有警示意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l)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5分)
(2)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5分)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淮南王①蚤失母,常附吕后,故孝惠,吕后时无患。而常心怨辟阳侯,以为不强争之于吕后,使其母恨而死也。及帝②即位,淮南王自以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常宽假之。是岁入朝,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王有材力,能扛鼎,乃往见辟阳侯,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驰走阙下,肉袒谢罪。帝伤其志为亲故,赦弗治。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淮南王,淮南王以此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