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2020级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1/20 20:11: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4010字。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2020级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的侠客书写,从魏晋开始,到了唐朝达到发展的高峰。侠客的身影,尤其是快意恩仇的女侠、率性复仇的少侠、以及深受道德煎熬的男侠,让我们欣赏到了除了抒情之外,中国诗歌多样而丰富的书写传统。  
  魏晋南北朝之时,侠客的书写已经开始出现在诗歌中。魏晋诗歌中的男侠大多是边塞的少年侠客。他们的特质,总是自恋、爱美、高傲、挥霍无度,重友情而不重金钱、轻死生,甚至可以为友人或知遇者而牺牲生命。然而魏晋南北朝的边塞诗大多是诗人的想象之作,或是在既有内容上的重新创作。其中描写的边塞景色与人物,包括少年侠客,也大多是没有亲身经历边塞的诗人对边塞的想象。然而到了唐朝,这种书写传统有了很大的改变。唐朝诗歌的侠客传统,主要体现在边塞诗中。
  唐朝边塞诗所描写的侠客文化,有三个重要的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侠客从军。唐朝边塞诗所描写的侠客,有些是胸怀大志的少年侠客,有些是住在西北边境、生活浪荡、喜欢逞凶斗狠的游侠儿,有些则是在长安、洛阳犯案之后逃到边塞的侠客。然而,不管是英俊的少侠、或是放荡的游侠儿、还是犯案的侠客,当他们眼见西北外族入侵而国家危难之时,他们体内的另一种侠客情怀——爱国报国之志——便随之兴起,于是就毅然而然从军报国。唐朝边塞诗中的许多作品就是描写各类侠客从军报国的。
  第二个主题是侠客的报恩与报仇——报恩与报仇是侠客最显著的特质。报恩,尤其是报知遇之恩,从《史记》的《刺客列传》就已是侠客特质的标签。而这个特质,对诗人侠客也不例外。高适报答哥舒翰即是典型的例子。侠客复仇,不管是为知遇者、为友人、为国家、为正义、或是为自己复仇,一直是古典文学所称颂的侠客精神。侠客复仇,并不是文学虚构出来的。从史料得知,从春秋战国、汉魏六朝、甚至到了唐朝,复仇风气在社会上一直都非常盛行。虽然复仇是侠客用来展现侠义精神的重要行为,但男性侠客与女性侠客在复仇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别。男侠可以为知遇者、为朋友、为弱小、为国家、为正义、为自己复仇,但从来没有为家人复仇。而诗歌中的女侠,只为家人复仇。
  第三个主题是诗人侠客:有许多作品是描写诗人如何仰慕侠客的行为、如何藉由从军以及打猎、放鹰等行为让自己感受侠客的豪放与英勇,从而想象自己就是侠客。杜甫是典型的文弱诗人而又胸怀侠客情怀的代表。735年,杜甫科举考试失败,于是跟友人结伴一起畅游山东、河北、河南一带。杜甫《壮游》的41-48行诗句,就是描述诗人如何透过种种行为,例如打猎、放鹰、大声放歌、骑快马等等,来让自己感染侠客气慨。但是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古代诗人总是向往侠客情怀?可能的一个解释是,侠客精神长期以来对诗人有激励作用,尤其是当诗人受到挫折之时。科举失败,对大部分诗人而言,是无法避免的,被贬抑到偏远的地区任职,更是诗人人生的一部分。在这些困顿挫折的生活中,侠客精神就经常被诗人拿来作为疗伤止痛的抚慰。
  有关诗人侠客的另外一个重要议题是,除了少数诗人如李白善于剑术武艺之外,多数诗人都是文弱的书生,他们应该非常清楚他们的文弱体质是不可能与真实的侠客相比的,但令人好奇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基础让他们认为他们也可以是侠客?刘若愚先生对侠客的定义,或许可以说明。所谓的侠客,并不是与职业有关,而是指那些具有侠客特质的人。所谓的侠客特质,可以是行侠仗义、重友情、讲义气、爱国等等情操。武艺高强、能飞檐走壁的侠客,例如李安电影《卧虎藏龙》的侠客,诗人非常清楚他们是做不到的,也不敢做,只能想象而已,但是从军报国、与军中袍泽同甘共苦,他们是可以做得到的。而这些也正是侠客的特质。这样一来,诗人自然而然就会将自己与古代的侠客连结起来,而将自己视为是侠客。
  (摘编自林宗正《唐朝侠客诗风》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诗歌之所以多样而丰富,就是因为有着书写侠客的内容。
  B.魏晋南北朝的边塞诗人没有亲身经历边塞,所以他们的边塞诗要么是诗人的想象之作,要么是在既有内容上的重新创作。
  C.在洛阳犯案的侠客一旦逃到边塞,就会兴起从军报国的侠客情怀。
  D.报知遇之恩是侠客最显著的特质之一,诗人侠客也具有这个特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交代了侠客诗风的历史背景,然后重点论述了唐朝边塞诗所描写的侠客文化的三个主题。
  B.本文在论证过程中,既有典型的事例论证,又有详尽的对比论证。
  C.本文在论证过程中,用词准确精当,如“或许”“可能”等词的运用。
  D.文章最后一段论证严密,先摆出议题,继而提出问题,然后重点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答案解决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具有侠客特质的人,可以行侠仗义讲义气,也可以从军报国共甘苦。
  B.古代诗人总是向往侠客情怀,是因为当他们科举失败,然后被贬抑到偏远的地区任职时,侠客精神对其有激励作用。
  C.男性侠客与女性侠客在复仇上,虽然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但都可以展现他们的侠义精神。
  D.侠客复仇,一直是古典文学所称颂的侠客精神,它并不是文学所虚构出来的。从春秋战国到唐朝,复仇风气在社会上一直都非常盛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是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种生命历程。
  (摘编自成中英《<红楼梦>的世界、人生和艺术》
  材料二:
  《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它达到了高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
  《红楼梦》成书迄今已200多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