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2020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8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0/22 21:24: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3470字。

  高2020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题卷(阅读题)1至6页,第Ⅱ卷(表达题)7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指定区域,并认真核对。
  2.单项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答非单项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4.超出答题卡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答题卡卷面保持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提出:“公元 1 世纪至公元 15 世纪,中国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实践需要方面比西方有成就得多,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西方兴起,而没有在中国?”对此,除了有学者就命题本身的客观性、科学性进行研究外,更多的学者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视角去求解,但都没有深入关注到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影响。
  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直觉体悟式思考等。“天人合一”的思想把自然万物与人类社会看成统一和谐的整体,建构起一个包罗万象的宇宙统一模式。直觉体悟的特点是摒弃逻辑推理, 通过意识活动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如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宋明理学讲“求理于吾心”,均是直觉体悟式的思考方式。
  这类思维方式在推动中国文明发展方面曾起过非常大的作用,但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逐渐显露出诸多不适应。
  其一,不利于分析和追求精确性的思维方式形成。“天人合一”的思维导致传统中国人在观察世界时, 不能把主体和客体区分开来,不注重对客体进行精确分析,只是满足于将朴素直观的认识和生产经验进行简单的综合和抽象,获得一种整体性认识。而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坚持实体论以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这使西方人重视探索自然,以分解的观点看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恰恰需要分析和追求精确的思维方式, 但中国农耕文明思维方式没有催生出这种追求精确性的精神。
  其二,不利于逻辑和实证的思维方式形成。直觉体悟式思考虽然具有突破认识程式化的作用,但这种重直觉、轻论证,不求精确与严密解释的思维方式,容易导致走向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经验性的观察与综合是科学知识形成的重要前提,但经验性知识的综合如果少了严密的逻辑论证,只是靠直觉体悟,不可能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如我国在唐朝时期,建筑与工程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力学:我国在古代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文材料和经验认识,也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天文学。
  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逻辑路线,不能有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的话语解释权。中国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是在中国特有的生产方式下产生的,它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只是到了近代在有些方面显得不适应,影响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它否定得一无是处或者认为已经丧失全部意义,更不能定性这种思维方式在当时就一定是落后于西方的思维方式。
  (摘编自熊燕华《李约瑟难题新探——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对于李约瑟提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B.传统中国人观察外部世界时,着眼于整体性认识,从不注重区分主体和客体。
  C.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有历史必然性,与同期西方文明思维方式各有优劣。
  D.直觉体悟式思考不讲究逻辑和实证,故依靠直觉体悟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在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的特质时,注重从文化源头上寻找其形成的原因。
  B.文章基于科学思维的视角,论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
  C.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不适应,论证结构清晰。
  D.认为思维方式与文明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思维方式影响科技发展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孟子和宋明理学家看来,人可以通过“心”的意识活动,直接领悟到事物的本质。
  B.西方人追求精确性的精神传统,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在思维方式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C.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并不只是历史的偶然。
  D.如果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我国古代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