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一中、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9/30 21:41: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4870字。

  202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具有鲜明的特点:虽然吸收了先哲的思想智慧,但主要来自他本人的生活体验;有很强的实践性,不是停在纸面上,而是诉诸实践;是以诗的形式表现的,没有逻辑的论证,而只是若干智慧的火花,这使它类似南宗禅的顿悟。陶诗和玄言诗不同,玄言诗并没有写出切身体验的哲理,只是抄录道家之旨也没有诗意,而陶诗则是活生生的富有哲理的诗。陶渊明哲学思考的三个特点表明,陶诗虽未完全脱离玄言诗的影响,但已不再是玄言诗,在诗史上有其卓然独立的品格。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可以这样概括: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改变,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那么,深刻的哲学思考给了诗人陶渊明什么呢?        
  首先是异乎寻常的慧眼。在常人看来,南山就是具象的南山,归鸟就是具象的归鸟。而在陶渊明看来,它们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包含理趣和人生的真谛。说陶渊明赋予它们某种象征性,似乎还不确切;这并不是有意为之的技巧,而是慧眼之慧见,他以哲人的智慧悟彻了宇宙和人生,才能随处见到常人见不到的“理”。陶诗缘乎景,发乎事,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这理带有普遍意义,既不游离于情景事之外,也不像玄言诗那样作为一个尾巴拖在诗的最后,而是融化在情景事之中。        
  其次是超然悠然的心境。有不少诗人作诗是在激昂慷慨之际引吭高歌,所谓激愤出诗人。陶渊明偏不然,他是在超然悠然的心境下作诗的,许多代表作都是在这种心境下写出来的。虽然他的血也沸腾过,但他仍能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吟咏他的诗句。一团火包在冷隽的语言里,自有一种悠然的气度和透彻的力量。       
  深刻的哲学思考还使他把诗看淡了。他既无逞才祈誉之心,更不存以诗求闻达、功名之意,不在乎诗的有用与否,妙与不妙。他吟诗是借以“自娱”(《饮酒序》),没有什么苦苦的经营,也没有刻意的雕饰。像杜甫那样“语不惊人死不休”,王安石那样为“春风又过江南岸”的一个“过”字改了又改,或者像王之涣、高适等人旗亭画壁计较高低,这类事在陶渊明是不可想象的。他自然而然,无意为之,而莫不成为佳作。       
  前人异口同声称赞陶渊明的自然、平淡和真淳,以为臻于诗之极致,有人还极力效仿他。能真正体会他的好处已经不容易,仿而效之就更难了。看王维的《与魏居士书》,他与陶渊明大异其趣,没有陶的境界,怎能学到陶的真谛呢?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三人的诗也只有陶诗的平淡而没有达到陶诗的深邃。陶诗岂是可以仿效的吗?陶诗岂是可以从字面上仿效的吗?没有陶渊明那种对宇宙和人生的彻悟,那种不以诗为诗的超脱态度,单从风格、字句上学习是学不好的。        
  哲学思维,科学思维和诗(艺术)的思维,是人类的三种既相关又不同的思维方式。诗的思维是具象的、感性的,而且常常是跳跃的、片断的,本不大适合作哲学的思考,然而陶渊明巧妙地把两者融合在一起了。他的思考在当时支持他不与腐朽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躬耕于庐山之下,干干净净的度过了一生。在今天,当物欲几乎要统治人的精神使人成为它的奴隶时,曾经支持过陶渊明的那种智慧和力量也许能给当代人一点帮助,使人站立起来。
  (摘编自袁行霈《陶渊明的哲学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源于自身生活体验、具有实践性,具有顿悟性,是陶渊明哲学思考的三个鲜明特点。B.陶诗虽还受玄言诗的影响,但陶诗在诗意和表达的哲理上都有更高的境界和品格。
  C.陶渊明有一双慧眼,能从具象中看出人生真谛,这使他获得了彻悟人生的哲人智慧。D.王、孟、韦、柳诸人学陶诗却不得陶诗真谛,其原因在于缺乏对宇宙和人生的彻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陶渊明的哲学思考既指出其鲜明的特点,又对其内容进行了精准而深刻的概括和评析。
  B.文章从慧眼、心境、对待诗的态度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深刻哲学思考给其诗歌创作带来的影响。
  C.文章用杜甫、王安石、王之涣等人的例子与陶渊明作诗进行对比,意在表明陶渊明作诗不求刻意雕琢。
  D.文章通过呈现诗的思维与哲学思维之间的差异,彰显了陶诗能巧妙融合诗与哲理是非常难得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以返归“真我”应对社会腐朽,虽无法医治社会,但能支撑他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
  B.与陶诗相比,在激昂情绪之下完成的诗作,其悠然的气度与透彻的力量会有所逊色。C.玄言诗之所以缺乏诗意,与它未能将哲学思维与诗的思维有机融合大有关系。
  D.若能吸取陶渊明哲学思考中的精神成果,也许能帮助当下人们摆脱物欲的奴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在不同时期举办的大型国际经贸活动,都集中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1957年,中国在广东举办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现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反映了中国当时对于发展对外贸易的迫切需求,并逐渐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生动写照。1997年在厦门开始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于吸引外资的巨大需求。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