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练
- 资源简介:
约7550字。
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练(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音乐的慰藉
我爱音乐,不同类型的音乐。二胡的凄美、洞萧的阴柔、萨克斯的婉转以及钢琴的浪漫,都会时不时令我小小地激动一番。
音乐是典雅的,也是世俗的。
至雅者如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某一年辞旧迎新之际,我坐在电视机前欣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不由自主地和着经典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击掌高歌。那时,我和音乐分不清谁主宰谁,谁感染谁,以至于许多年以后,都还有那种余音绕梁的感觉。
至俗者莫过于纤夫拉纤时的号子。但是,它形式上的简单却难以掩盖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因为它发之于肺腑,又融之于滚滚汗水。它不需要情绪的渲染,也不需要乐手的加工,吼出了喉咙就是泣血之作。它或许了无新意,单纯得如一泓清泉,但带给人的是喷涌而出的希望,是永不止息的精神。它或许只是在表达一种原始的情结,又或许只是在宣泄一种莫名的躁动,但有这些就已经足够了,足以让我们在它的激荡中肃然起敬。
在音乐声中,我们听到了《高山流水》的迂回往复,感受到了《十面埋伏》的紧张激烈,体会到了《阳关三叠》的跌宕起伏。在音乐声中,我们认识了千年前的伯牙、子期,为他们的灵犀相通而惊叹,为世间的知音难觅而唏嘘。知音、知音,当在易水河畔相寻。昔荆轲刺秦王,临行前,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助行,抱定必死之心的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去兮不复还”,该是人间最凄美、最悲壮、最义无反顾的绝唱吧。
相比于旅人的悲苦,诗人的雄奇,乐手自古都是矜持的,矜持到在历史的书页里难以找到他们的名字。除了那位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的李龟年。他在自己创作的《渭川曲》中生,又在王维创作的《伊州歌》中死,他将一切都献给了盛唐的宏大与风流。杜甫“落花时节又逢君”,该是欣喜于李龟年的音乐吧。所幸在历史的长河中,谁都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只有音乐,只有深入人们灵魂深处的音乐,才能经久不衰。比如《诗经》,比如乐府,比如宋词,比如元曲,比如一切可以唱、可以和的文学与艺术。
我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音乐,尤其是那种抒情柔和的音乐,也常在漫长的旅途中戴着耳机、闭着双眼循环往复地听同一段音乐。我想用音乐使自己短暂地与这个世界没有丝毫接触。在悠然的乐曲声中,浮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人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空茫状态。这时,音乐便宛如阳光,滤去了生活中如浮云遮面般的尘埃,平日庸庸碌碌中深藏着的各种各样的“小我”仿佛就摆在了眼前,你可以看到它的丑陋,也可以发现它的无奈;你会为之羞愧,也会为之悲凉。罢了,罢了,就将这一切都忘却吧,只要有音乐,一切还是会变得美好。
此时心情突然好了起来。平日里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的畏怯,以及由此产生的或强烈或微弱或突兀或慢慢积累的屈辱感,都已经灰飞烟灭,还有比这更值得拥抱的快乐吗?随着旋律,和着节奏,轻哼几声,突然发现自己眼睛里不经意间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不知道为什么,眼睛和内心一样容易潮湿,还是去向音乐问问答案吧。
音乐说,那是因为它让我们的心灵在至纯至净的空间自由地颤动。这是它给我们的最温暖的慰籍。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以饱含深情的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音乐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
B.作者通过对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纤夫号子的描写,让读者懂得了音乐虽有雅俗之别,却没有高下之分。
C.相比于那些可以深入人们灵魂深处的音乐,乐手自古以来都矜持到在史书中无法找到他们的名字。
D.作者在文中如数家珍般列举出多种乐器和多首乐曲的名称,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十分热爱音乐的人。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不是空洞地阐发音乐的作用,而是通过情境还原等方式,用音乐本身的魅力感染读者。
B.音乐本是抽象的事物,但作者借助大量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C.作者通过回顾自己欣赏中外音乐的经历,表达对音乐的喜爱,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D.篇末采用拟人手法写音乐解答了“我”的困感,说明在作者心目中,音乐可以滋润、慰藉心灵。
3.请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简要赏析。(4分)
4.作者在文中展示了音乐的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回答。(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往事如“烟”
冯骥才
从家族史的意义上说,抽烟没有遗传。虽然我父亲抽烟,我也抽过烟,但在烟上我们没有基因关系。我曾经大抽其烟,我儿子却绝不沾烟,儿子坚定地认为不抽烟是一种文明。看来个人的烟史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