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2届高三9月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9/29 20:20: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020字。

  邢台市2022届高三9月第二次联合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化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显著特征。对于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来说,横在他们面前的,首先是三道数字鸿沟。“接触鸿沟”——互联网接触难,依然是很多老年人数字生活的第一道障碍。“使用鸿沟”——互联网使用难,成为目前老年人数字生活的最大障碍,严重限制了老年人的数字红利获得感。“知识鸿沟”——网络信息辨别难,是老年人数字生活面临的新困境。很多老年人跨过了“使用鸿沟”,但因数字素养不足而无法深度融入数字生活。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结构性制约。一是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互联网引入中国至今不到三十年,智能手机与网络平台的大规模社会应用也不过十年左右。网络数字技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更新,老年人难以跟上技术迭代和数字社会转型步伐。二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研发设计更偏好中青年群体,对老年人需求特征关照不足。例如在医疗领域,几乎所有大型医院都开通了网络平台,但实际操作上要求完成一系列流程手续。这些烦琐的技术流程让大多数老年人望而却步,无形中抬高了老年数字生活的技术门槛。三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在改革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效率偏好,导致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制度性排斥。在数字技术赋能的信念下,一些单位机构一味地追求数字化的技术效率,而减少线下的服务供给,这对老年人的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帮助他们更好融入数字生活、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值得给予足够的关注。
  要将数字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有机统筹结合,为数字化精准赋能老龄化提供顶层设计。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为指引,从老年群体的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规划指导。要突出问题导向,树立技术效率与社会效益兼顾的长线思维,分层分类解决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的痛点问题。还应始终坚持“数字底线思维”,在数字技术目前还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公共服务领域,不减少或适当增加传统的线下人性化服务途径。
  要激励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平台面向老龄时代的技术创新和软硬件研发设计,为老年人有效融入数字生活提供科技支撑。要重视老年用户的需求感受,突出“数字技术适老化”和“场景服务智能化”的应用创新导向;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多元化技术支持,以解决老年人普遍面临的数字使用能力不足的难题。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点需求场景,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高频事务与服务的系统平台功能集成,不断提升涉老场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主动解决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可及性和普惠性。
  在社会参与层面,政府、家庭、社区与公益组织等多方主体应协同参与,努力提升老年人的数字技术使用意愿、应用能力和总体素养水平。一方面,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和,涉老平台服务的规范监管,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信息隐私安全和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家庭代际的数字反哺功能,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数字信息获取能力和网络数字素养水平,让更多的老年人融入和享受数字化时代的美好生活。
  (摘编自《数字化与老龄化共振中的难题何解》,《光明日报》2021年4月27日)
  材料二: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超级老龄化”,即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早阶段和超稳结构。中国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数字化进程几乎同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老龄化与数字化的“共振”,这就引发了新的挑战,即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在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和群体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代际数字鸿沟”是数字鸿沟的一种,即横亘于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指老龄群体与年轻群体之间由于数字化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行为阻隔和代际进一步隔阂的趋势。
  代际数字鸿沟的本质是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的不适应,涉及面非常之广,如技术、商业、教育、公共政策社会伦理、文化心理等。要解决与代际数字鸿沟相关的各种不适应,一是要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二是要创新和改善数字化产品和应用,倡导科技向善、科技普惠和科技适
  (摘编自《代际数字鸿沟,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共振”中扩大》,《中国日报》2021年3月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时代,互联网接触难、互联网使用难以及辨别难是数字时代横在老年人面前的三道数字鸿沟。
  B.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是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之一。
  C.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有助于改善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不适应的状况。
  D.作者认为,面对代际数字鸿沟,应倡导建立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体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要从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指导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
  B.中国老龄化“超级老龄化”的特点,引发了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
  C.“数字鸿沟”这种趋势可发生于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和群体之间。
  D.面向未来,应对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它体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60岁以上网民仅占6.7%。
  B.互联网企业在研发时大多以年轻人的市场需要为导向,界面设置、操作指令等对老年人不够友好。
  C.某市借助社区、公益组织、养老机构、老年大学等,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帮助老年人掌握数字技术。
  D.北上广一些老年人聚集地正在从广场、菜场和卖场“老三场”转移到淘商、微商和播商“新三商”。
  4.材料一论证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的途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商道
  赵淑萍
  李云峰正在店里看画。这时,走来一群人。其中一个,一把抓住他的长衫斜襟,当胸一拳。李云峰毫无防备,一时惊愕。
  “有话好说,不可打人。”为首的那人斥责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