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3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21 23:02: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800字

惠州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4月)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槐树(huái)    玫瑰(kuì)    憧憬(chōng)  人影幢幢(chuáng)
B.请柬(jiǎn)    谏诤(jiàn)   嗫嚅(nuò)    相濡以沫(rú)
C.市场(chǎng)   畅快(chàng)  楔子(qì)     锲而不舍(qiè)
D.佝偻(gōu)     伛偻(yǔ)     蜷缩(quán)   缠绵缱绻(qu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潦草  侃大山  名门望族  自负赢亏
B.蝉联  出洋相  计日成功  源远流长
C.裱糊  哈蜜瓜  轻歌曼舞  绿草如茵
D.绿阴  肖像画  心无旁骛  心驰神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中,全体党员只有当面锣对面鼓,不拐弯抹角,不绕圈子,敢讲问题,触及灵魂,才能有力地保证教育活动的实效。
B.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老王同志啊,你这样连着几天白日黑夜连轴转,可千万别累坏了身子骨啊。”
C.我天天批阅语文作业,纠正错别字,修改病句,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喜欢咬文嚼字的习惯。
D.尽管对方是自己的老师,但他并没有退避三舍,而是坚决把自己不同看法提了出来,老师对他坚持真理的做法表示赞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该厂先后被评为市先进企业和二轻局文明单位,市政府连续五年授予该厂“重合同,守信誉”单位。
B.我们要为勇于创新的人创造宽松环境,提供有利条件,不要动不动就给他们戴紧箍咒。
C.我们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欣赏活动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掌握上。
D.作为一个厂长,你把工人们提出来的建议应该认真考虑一遍,怎能看也不看,就束之高阁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谢林是在一个比大多数博弈分析更广阔的天地里运用博弈论。他最有影响的一个贡献,在于将非数理博弈理论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其《冲突的策略》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国家之间的讨价还价。谢林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在讨价还价当中,弱者常常是强者。将自己固定在特殊的谈判地位是有利的。当任何一方都认为对方不会做进一步让步时,协议就达成了。谢林描述了把自己固定在有利的谈判地位的三个策略:不可逆转的约束、威胁和承诺。
谢林花了较多的精力来关注冷战时期的美、苏冲突。谢林认为毁灭要比建立容易得多。毁灭双方的力量正是谈判的力量,开发这种力量的是外交。 在谈判中,必然有一些共同利益,即使它仅仅是防止两败俱伤。既然美国与苏联谁都不愿卷入核战争,因为就是获胜者也会遭到严重的创伤,那么使用武力的威胁就可以阻止苏联的行为。核武器增加了将威胁变为现实的成本,所以美国需要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威胁。设置一个可信的威胁往往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但威胁很难令人完全相信。威胁的效力取决于对方对我们是否真的采取行动的预期。对未来行为的预期取决于过去的行为。如果以前的威胁没有付诸实施,对方没有理由相信现在的威胁将会变为现实。
    谢林在《冲突的策略》中指出:偶然事件不会引发战争,只有决定才会导致战争。如果一方相信另一方会发动突然袭击,一场双方都不情愿的战争就会爆发。突然袭击具有巨大的优势。发动突然袭击的原因在于对方无反击的能力。因此,防止突然袭击的首要目标是军事安全而非人员安全。防止突然袭击需要可信的第二次还击能力。
    在其1960年出版的著作《武器与影响》中,谢林运用非数理博弈理论对军备控制进行了经典的研究。军备控制在双方防止战争爆发,减少军备竞赛的成本与风险,以及减少战争爆发时的波及范围与破坏程度方面存在共同利益时,是可能的。武器的发展不断地增加突然袭击的优势,所以最好的核武器分布是双方都有还击的能力,或者任何一方都缺乏一次性摧毁对方还手之力的能力。和平的基础在于二次还击的能力。
除了对军事问题的关注外,谢林关心非常规课题的另一个例子是对有组织的犯罪的研究。谢林认为,敲诈和买卖非法商品的行为被经济学家忽略了。既然经济规则不仅适用于合法的公司、企业,也适用于地下经济,谢林就企图从组织学的角度分析有组织的犯罪形成的原因。其结论是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与犯罪是否有组织密切相关。当法律的打击力度达到某一点时,组织犯罪就会盛行。低于这一点,组织犯罪就无利可图。
注:托马斯·谢林,美国人,博弈论经济学家,与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博弈论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同获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5.对第2段划线句子理解正确一项是
A.美、苏有导致双方毁灭的能力,因此有实现外交谈判的必要和可能。
B.谈判时如果态度过分强硬,就会变成毁灭性力量,外交反而导致战争。
C.正是因为进行了外交谈判,双方反而有了互相毁灭的军事力量。
D.双方有互相毁灭的军事力量,正是在谈判中双方才明确了这一点。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讨价还价当中,弱者常常是强者。因为弱者更有谈判实力。
B.敌对国家同时拥有第二次核还击能力,比只有一方拥有核武器更有利于达成协议。
C.如果一个国家以前发出的威胁没有付诸实施,在现实谈判中实行威胁策略的效果就会降低。
D.如果敌对双方担心两败俱伤,那么它们之间就存在达成军备控制协议的可能性。
7.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宣布自己拥有核武器,同时承诺在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有利于世界和平。
B.如果不发生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杀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未必会爆发。
C.为防止敌对国家的突然袭击,维持第二次还击军事系统的效能比考虑减少人员伤亡数量有更大意义。
D.对于敲诈和买卖非法商品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应该适度,否则会刺激一些人通过有组织犯罪去牟取高额利润。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