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高考语文冲刺高分训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9/13 8:19: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6830字。

  记叙文阅读
  高度和温度
  ——记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方增先
  钱晓鸣
  ①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美术家,他是新中国建设和新中国美术70年历程的全程亲历者,他开创的新中国水墨人物画成功地把西方造型艺术语言转化为中国人物画语言,在中西结合上坚守了中国艺术的审美观念。从《粒粒皆辛苦》《说红书》《艳阳天》《母亲》《草原祝酒歌》《沃土》到《家乡板凳龙》《闲看行路人》《行行复行行》……他为新中国创作出了一系列经典的农民形象。他就是著名美术教育家、杰出画家方增先。
  ②方增先撰写的《怎样画水墨人物画》从1965年出版以来,不断再版,总发行量达百万以上,何家英、田黎明等一代代年轻画家都是读着这本书翻开自己的艺术人生的。
  ③12月3日,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方增先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
  ④作为当代的经典艺术家,在从艺70个春秋里,方增先为新中国美术史贡献了各个年代一系列的代表作,每一幅代表作品的背后都充满着传奇。
  ⑤《粒粒皆辛苦》(1955年)是方增先的成名作。1953年方增先从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油画专业毕业留校后,被转入黎冰鸿副院长的研究生班研习国画。当时国家开始了粮食统购统销,全国上下开展节约粮食的运动,他就想创作一张节约爱惜粮食的作品。原来设想是一个小孩拾稻谷,后来觉得还是老农民更合适。构思确立后很快就完成了创作。当年的国画系主任吴茀之先生说,这张作品太好了。后来,《粒粒皆辛苦》风靡全国,乃至整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以至于一些东欧国家外宾见到方增先都会说,你就是那张《粒粒皆辛苦》的作者。
  ⑥广为人知的《艳阳天》系列人物作品,是方增先根据小说《艳阳天》创作的插图画,主要是在1975年前后创作的,一共有30多幅。为创作这些作品,方增先还特别到北京附近的农村体验生活、写生。作品创作完成后,上海、北京、河北三地多次出版。因为是小说插画,随着小说情节的变化而变化,随时间、空间的移动,出现的气氛,运用水墨画的各种艺术处理去表达。《艳阳天》成为当年最具时代影响力的作品。
  ⑦改革开放以后,面对蜂拥而入的西方美术思潮,方增先的态度是先看清楚了再说。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他几乎不画画,只是观察、思考、读书。“十年面壁图破壁”,待方增先再次拿起笔来创作时,他一扫心中疑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化的信念。所不同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在中国人物画的第一次创新上,更多地吸收了花鸟画的技法。而八十年代后期,他开始探索把山水画技法融入运用到人物画创作中,特别是用积墨法追求人物塑造的厚重感。他创作的《母亲》(1988年)荣获了全国美展银奖。
  ⑧进入21世纪以后,方增先在解决中国画画大画、追求大动态、大场面的宏大气象巨制上做出了令人惊叹的探索。从2002年他创作的《家乡板凳龙》《闲看行路人》《行行复行行》把积墨法的探索推向了成熟。
  ⑨200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圆厅,长达18米的《祭天》,豪放而不失精到的笔墨,恢弘的气势,让观众对这位当时已年届八旬的老艺术家赞叹不已。方增先对这幅巨制的要求仍然是:笔笔有交代,起笔落笔都很清楚。
  ⑩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是方增先的入室弟子。当年,冯远是一名上海到东北下乡锻炼的“知识青年”,是方先生改变了他的命运。当他看了冯远的作品后就对冯远说,来杭州浙江美院报考我的研究生。冯远很吃惊地说,我只读过初中。方增先鼓励他一定要来。说起当年报考,冯远说他都没有用毛笔画过画。方增先的“爱才”是出了名的。
  (11)如今,方先生带着艺术家的真诚和后辈的不舍走了,但他那份忧世悯农的心却永远萦绕在他的作品中。
  ——选自《北京晚报》(2019年12月11日)(有删减)
  1.文章的题目是“高度和温度”,那“高度”“温度”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并简述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2月3日,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方增先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自然段与下面的第⑤——⑨自然段在结构上属于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说说方增先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结尾这段话的?请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有思路的文人张贤亮
  汪兆骞
  ①一个多月前,惊闻从维熙老哥因罹患癌症辞世,不胜哀戚,又不禁想起五年前秋季仙逝的张贤亮兄。文学史家把这二位经历历史风雨考验、阅尽人世沧桑的作家,以自己劳改生活为素材创作的《大墙下的红玉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