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74字。
XCS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今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节。上巳节的得名源于过节的时间。我国古代曾流行干支纪日法,上巳节是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而得名,也称“元巳”。魏晋以降上巳节相对固定在三月初三日,又称“三月三”。
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已经被今人忽略,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而在唐代,它却是法定放假的重要节日。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唐宪宗元和年间的一次上巳节,白居易参加皇帝主持的曲江宴会后,留下了上面那首即事诗,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恩、欣喜之情。诗中的“永和”指的是东晋永和九年上巳节(公元353年)的兰亭集会。这次兰亭会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流芳百世。被誉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这次兰亭集会,无疑是上巳节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不过在白居易眼里,“元和胜永和”,他参加的这次曲江宴会是比兰亭集会更胜一筹的。白居易的个人书写有无溢美之词,我们不好揣测。但在上巳节悠久的发展历史上,唐代的确是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到唐代,在相对稳定、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中,上巳节达到了其生命的鼎盛,成为官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堪称春天的狂欢节。
上巳节是一个春天的节日。此时恰值莺啼柳绿、繁花似锦,踏青游玩便成为节日里的亮丽风景,曲江一带更是踏青赏玩的好去处。曲江位于唐都长安东南部,因“其水曲折似嘉陵江”而得名。这里“菰蒲葱翠,柳阴四合”,亭台楼阁星罗棋布,是著名的风景胜地。上巳节时,皇家在此招宴,百姓们也来踏青赏春,以至平时找都找不到的人,却在这里不期而遇。许棠有首诗很好地描状了曲江三月三日的盛况:“满国赏芳辰,飞蹄复走轮。好花皆折尽,明日恐无春。鸟避连云幄,鱼惊远浪尘。”整个长安城的人都出动了,马蹄飞奔,车轮滚滚。美丽的花朵纷纷被折,恐怕明天就看不到春天的样子了。小鸟们慌忙避开高高搭起的帐篷,鱼儿们则被远处的浪花吓得钻进水中……春天的景色如此动人,欢娱的生活如此令人不舍,“绿水残霞催席散,画楼初月待人归。”踏青游玩总是要到天色暗下来方才罢休。
上巳节是前人留给唐代人的文化遗产,唐代人则通过自己的节日生活继承了这份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上巳节的不少活动,如踏青、泛舟、竞渡等都是前代上巳节罕见的,但在唐代都成为时人过节的重要方式,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果我们将上巳节的历史比作一根长长的链条,唐代无疑是其中最夺目的那一环。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巳节是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而得名,又因其时间在三月初三日,又称三月三。
B.上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节日。
C.唐宪宗元和年间的那次上巳节由江宴会是比兰亭集会更胜筹的。
D.上巳节在唐代达到了难以超越的高峰,是上巳节历史链条中最夺目的一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介绍上元节的命名由来,然后由白居易的一首诗引入对唐代上巳节的介绍。
B.文章第2段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过渡到唐代鼎盛时期的上巳节。
C.文章第3段采用了描写、引用、借代、夸张的表达方法介绍上巳节的盛况。
D.文章最后一段照应了文章开头,突出了唐代上巳节继承发扬承上启下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日兴盛的上巳节今天已经没落到很多人都没听过的地步了。
B.从一些人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唐代的上巳节最热闹,活动形式也是最丰富的。
C.对于白居易描写的“元和上巳节”,其真实情况可能没那么好。
D.上巳节之所以在唐代达到高峰,是和唐代的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以往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之所以流于形式或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