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8600字,
楚水实验学校2005-2006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2006年4月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分值: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瞋目 缜密 嗔怪 慎独
B.傫然 连累 傀儡 蓓蕾
C.钳制 掮客 潜居 缱绻
D.攻讦 杆秤 钓竿 干才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蕴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B.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灸做奖赏。
C.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
D.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又为什么没有防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国人在许多方面有一些科技发明,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B.看了瀑布使人感到有一股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万马奔腾的氛围,它虽然没有具体说出什么,但它的冲劲的确使人振奋。
C.及至事过境迁,传统文化……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是明日黄花,未老而先亡。
D.要更好地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相比了。乍一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麦当劳地方化的过程,何尝不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
B.当我们驶下崆岭滩时,果然是一片乱石林立,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了。
C.《品质》一文作者感叹: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读了全文之后,你会感到作者有这样的感叹并不奇怪是有可能的。
D.如果一个人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先驱者们的成就能像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先驱们的成就那样清楚,那他就必定能对其他民族的成就给予应有的赞赏和了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抚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民族共同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的。生活对于他们就是一片园地,语言对于他们便是一种工具,大凡在这种生活里不存在的现象和愿望,由这种生活导不出的方式和方法,为这种语言未曾表达过的意念,用这种语言无法道出来的思想,自然不会形成为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即时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作后盾。惟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能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的向往,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这样,日积月累,暑往寒来,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