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7/21 19:30: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6720字。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装饰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超过材料的限制,运用到砖石建筑上,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这所要表达的情感。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站构上的“词汇”和“文法”。中国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 而且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仍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有删改)
  材料二:
  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构件,它密布于屋檐和平屋回廊下面,造型别致,一层一层地向外挑出,有的还用青绿色的油彩装饰。可以说,斗拱是中国建筑最精巧、最华丽的部分,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来看,它都足以代表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和精神。
  斗拱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论语??公冶长》中就曾提到“山节藻棁”这里的“节” 即指斗拱。斗拱最初是由于木结构建筑的实际需要才诞生的,它其实是柱子与梁架之间的过渡构件,主要作用就是扩大梁架和柱头的接触面。从而加强梁架与柱头的联系,以承托中国建筑那高大厚重、出檐深远的屋顶。
  尽管斗拱起源很早,但与希腊柱式相比,斗拱算是晚熟的建筑语言,一直到盛唐才基本走向成熟。由于唐代建筑房基低接、木柱粗短、屋项平缓,硕大的斗拱占据了建筑最显眼的位置,把建筑结构的“筋骨”毫无遮拦地展露出来,木材的潜能被发挥到了极致,例如建于唐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距今已千余年,它上覆单檐庑殿顶,檐下的牛拱、双层拱、双层昂具挑出2米多,若加檐头瓦件,出檐竞深达3米左右,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挑檐最远的。唐代的斗拱古朴、雄浑、率真。近似于希腊早期的多立克柱式的风格。
  后来,我们的祖先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传统习惯,这种改变很快反映在建筑上。建筑的柱身加高了,斗拱也不再像唐代那么雄壮有力,柱间的斗拱数量也逐渐增加。到了宋代,斗拱逐渐变得舒朗,开始像希腊中期爱奥尼柱式那样走向装饰化。或者说,这时的斗拱,其装饰意义已经超过它的功能意义了。
  元代以后,斗拱直接承托屋顶的功能被挑檐檩代替,它的原始作用消失,完全演变为屋檐下的一条装饰带,密密丛丛,繁缛艳丽。原本无意于雕饰的斗拱,成了像希腊后期科林斯柱式一样的纯装饰性的“图案”。
  斗拱是中国建筑的独特“语言”。在中国建筑这部华美乐章中,屋顶和丰拱堪称其中最优美的两段旋律。
  (节选自房厚泽《凝固的历史》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民族的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遵循着本民族创造并世世代代沿用的惯例,有带者民族感情倾向性的建筑“法式”。
  B.中国建筑的“文法",是古代劳动人民从建筑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并被普遍承认和遵守的规则,有一定的拘束性。
  C.斗拱造型独特,是中国建筑最精巧和华丽的部分,是柱子与梁架之间的过渡构件,代表着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和精神。
  D.文中《论语??公治长》“山节藻棁”的内容,在于说明斗拱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特有构件和独特语言。
  2.根据材料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运用中国建筑的“法”规则,可以使用极不相同的“词汇”建造不同的建筑物,满足不同的需要,表达不同的情感。
  B.我国砖石建筑采用木框架结构方法,说明依据中国“文法”和“词汇”组织面成的建筑形式可以超越建筑材料的限制。
  C.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檐下的斗拱,双层拱、双层昂共挑出2米多、 主要是为了承托高大厚重,出檐深远的屋顶。
  D.我们祖先席地而坐习惯的改变能够通过建筑反映出来,由此,依据某朝代的建筑风格就能推知当时的生活习惯。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建筑“词汇”的一项是(3分)
  A.梁、柱、门、窗、斗拱、戗兽、正房、厢房、牌楼
  B.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红墙、红木吊顶、红色弧形楼梯
  C.老北京的四合院建筑左右均齐对称,中轴线显著
  D赵县柏林寺七层塔檐下的仿木双抄无令拱及它的飞檐
  4.从材料看,斗拱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
  5.两则材料各使用了什么方法来阐释事理、介绍知识?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 你说说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