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19 12:22:21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700字。 高一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学案,实用有效。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习提纲
作者简介:
贾祖璋,浙江海宁人,生于1901年,著名生物科普作家。自1921年起,60多年中他创作了许多科普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他创作、编著、翻译了20多种科学知识读物。他最擅长写生物小品,是我国老一辈科普作家中劳绩卓著的一位。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普通鸟类》等。收入中学课本的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均选自《生物学萃》)。
学习及训练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
2.理清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
3.体会科学小品所具有的文学性。
思考训练题:
整体阅读训练:
一、文章是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题目为什么不用《荔枝》而借用一句诗——《南州六月荔枝丹》?
答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鲜果的色泽,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富有文学气息。与全篇风格统一起来。
追问: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文学气息?
  1、文章开头用幼年的一个质疑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荔枝,设置疑问,构成悬念,引人入胜,且白居易是唐代著名大诗人之一,他想象丰富,比喻新颖,用他的诗的语言来写荔枝,充满着馥郁芬芳。本文多次提到《荔枝图序》有肯定它之处也有指出它的不足或不确处,文字生动活泼。
  2、在介绍荔枝的有关知识时,作者时而引用几句古诗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文艺性、形象性,为这篇复杂的说明文增添了光辉,让人感受到荔枝这一古老的中国特产所积淀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成分。如果抽掉了本文中十多处的古诗文,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例如在介绍荔枝颜色时,成片树林,“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引用诗句来形容,灿烂绚丽,令人悦目爽心。
  3、在介绍荔枝不宜贮藏一节中,引用杜牧的诗句说明了鲜荔枝不宜久放,统治者为了吃到新鲜荔枝不顾人民的死活。
二、阅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找出全文行文的说明顺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