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7/7 21:23: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570字。

  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题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须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不得在本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3)所有考试结束3天后,考生可凭准考证号登录智学网(www。 zhixue。 com)查询考试成绩,密码与准考证号相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服,顾名思义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一些古籍资料显示,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在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
  在古代,服饰不仅仅是蔽体之用,而且是包括衣、冠、发式、鞋等的一整套礼仪体系。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总体风格偏向于凝重、古朴、典雅,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常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所谓“交领”,是指衣服左右前襟重叠,两边相交成领;“右衽”, 就是上衣前襟左边长、右边短,衣服前襟向右掩。这一服饰的诞生,体现的是中国古人泰然自若、宽厚仁爱、与世无争的民族性格和人生境界,从某种程度看也反映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汉服爱好者之间互称“同袍”,这一称呼也与《诗经》相关。《诗经˙秦风˙无衣》有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里所说的“袍”透露了当时汉服的材质,也就是麻絮。麻布衣是当时汉服的主流。
  据记载,在先秦时期,葛、毛皮、蚕丝等都是主要的服装材料。葛多为平民百姓制衣所用,以麻布为主要衣着材料的庶民,被称为“布衣”。而毛皮、蚕丝等多为王公贵族所用。动物毛皮是人类最早采用的服装材料之一,《诗经˙秦风˙终南》就有记载:“君子至止, 锦衣狐裘。”其他先秦文献里也有羊、狐、虎、狼、黑貂等毛皮做裘服的记载。
  春秋时期,古代服饰就已有“绿衣黄裳”,服装有了色彩,也表示染色工艺已有较高的水平。《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谈及交领和青色上衣;“缟衣綦巾”“缟衣茹藘”等诗句也可看到衣服的多色系。“缟”是白色的绢,“綦巾”是指暗绿色的头巾。“茹藘”是茜草,通过染色可以变成红色。在当时,服饰已出现红、黄、蓝、绿、白等多种颜色,贵族尤其崇尚朱红色。
  中国素有“衣冠古国”的美誉,早在周代,衣服就不仅被用来防寒保暖,还被赋予特殊的政治、礼仪等功能,从中可以看到先人“思想的形象”。
  古人在特殊场合对服装有特别的要求。比如,正式场合中,贵族身穿与其地位相符的服装来彰显身份,同时表达对彼此的尊重。在《诗经??小雅??采菽》中描写了天子常赐诸侯的场景——“又何予之?玄衮及黼。”“玄衮”指的是绣有龙纹的黑色礼服,“黼”指黑白相间的花纹。在当时,“皮弁服”也是古代最早的朝服,这种朝服一般用兽皮制成,多用兽骨和玉石来装饰。“缁衣”也是古代用黑色帛做的一种朝服。
  秦代之前,服饰就形成了“深衣”汉服体系。之后,各个朝代根据时代和社会的特点,形成了有各自风格的服饰。
  (摘编自彭薇《古代服饰文化“知多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服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B. 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总体风格从某种程度看反映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C. 根据《诗经》的记载,服装有了色彩,表示染色工艺已有较高的水平。
  D. 古代贵族在特殊场合的服饰既有彰显身份的需要,也有尊重彼此的考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指出汉服别称和历史渊源,突出了汉服历史悠久。
  B. 文章基于民族性格、人生境界的角度分析了汉服的总体风格。
  C. 文章引用《诗经》的相关诗句,是为了说明古代服饰的相关知识。
  D. 文章指出古人衣着风格、服饰特点与礼仪功能等,体现了汉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服饰的范畴广泛,衣、冠、发式、鞋等形成了一套礼仪体系。
  B. 皮毛、蚕丝等多为王公贵族所用是因为它们制作工序复杂。
  C. 春秋时期,红、黄、蓝等多色系的服饰反映了当时较高的染色工艺水平。
  D. 古代服饰的政治与礼仪功能反映了古代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明程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尽快补齐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加强农村现代化这个薄弱环节。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此,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其中,自治是基础,法治是根本,德治是先导。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构成乡村治理的完整体系,是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重要保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