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ppt255
- 资源简介:
课件共26 张,教案约3090字。
《马说》第一课时(网课教案)
杭州余杭崇贤中学
教材分析
《马说》是部编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学情分析
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停课不停学”结合钉钉直播学习已经有两周了,根据801、802同学的学情特点这周依然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中大量实词、虚词的积累更适合师讲生提问记笔记的网络形式,尤其是可进行录音背诵检测的优势,在这两周内培养好网课习惯,为后续进行现代文教学打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食、石、见、祗”的音与形,理解文中“辱、骈、虽、等、安、策、临、其、之、尽”的意义,重点学习加点的多义词。
2. 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比喻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教法:
1网课点名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开课点名互动,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网课互动交流质疑分享,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范读引领法 师范读要求学生在电脑前同读,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面板抢答学习法 要求学生在师给出实词虚词快速在面板给出答案,师生根据生出示的答案随即解答纠正。
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的特殊时期,自主学习更是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