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案5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7/1 17:58: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90字。

  《阿房宫赋》教案
  教学目标:
  1.    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
  2.    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方法:以读带讲,师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篇翻译了课文。杜牧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历史,使我们在其清醒的论述中学会对历史的感悟,特别是他赋体文的精彩,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因此,我们跟随杜牧再一次思考历史。
  二、分析课文:
  方法:按照文章的层次,对文章进行分析,侧重比喻、排比、夸张等艺术手法及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每一部分都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其他组可以补充、质疑。
  第一段:(问题设计1、作者在这一段中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这一座宏伟的建筑,他采用了什么手法?2、作者如此大量地使用夸张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3、作者在此为什么要极言阿旁宫的规模之大呢?)
  作者在这一段中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这一座宏伟的建筑,他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比喻和夸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比喻很多,如写“长桥”“复道”用“龙”“虹”作比喻,非常的形象、生动。
  第一段中使用夸张手法的句子:“蜀山兀,阿旁出”,“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问:作者如此大量地使用夸张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明确:作者通过夸张,写出阿旁宫的规模宏大,令人咋舌。这也充分符合了“赋”这种文体在描写事物时极尽夸张之能事的特点。
  问:作者在此为什么要极言阿旁宫的规模之大呢?
  明确:一座如此壮丽奢华的阿旁宫,必定要耗费无数劳动人民的辛苦与血泪。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为了自己享乐而“大起宫室”的行为,是建立在劳民伤财的基础上的。作者在夸张的描述中,包含了自己强烈的爱憎。
  小结第一段: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文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对偶句,如“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读起来朗朗上口。
  第二段:方法同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