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案2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7/1 17:16: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70字。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议论说理的方式
  2.学习“类比引论法”
  3.指导学生知道“人有诤友,如明镜在侧”的道理,
  [自读指导]
  《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魏征是唐初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竭诚以事唐太宗李世民,生性抗直,屡屡直言诤谏,很得李世民的信赖。《谏太宗十思疏》是他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上给李世民的奏疏。其中心要旨是陈述如何同意强隋遽亡的历史教训,“安不忘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巩固新兴的唐帝国的统治。之所以选择这一机会,是有其背景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战乱时期,跟从父亲南征北战,勇武过人,生沾简朴,礼贤下士,很是奋发有为。但当他继承了帝位以后,逐渐改变了节约的作风,因此魏征写作此文,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冶。学习本文第一要了解写作背景,第二明确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的道理。学习本文多用比喻的手法,用对偶句在句式上整齐而富于转变的风格特征。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安”“信”“求”“治”“以”“哉”“所”等。最后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朝初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这与唐太宗的文治武略分不开。可是造就那个局面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勇于直言进谏的大臣魏征。魏征作为一个思想家、政治家能忠于职守,对唐朝的繁盛做出了庞大的奉献,深得唐太宗的赏识。今天咱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进谏的。
  二、朗诵全文
  三、讲析第一节
  学习类比引论法
  类比引论:两个类比体——求木之长
  欲流之远
  本体——思国之安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太宗同意厉史教训,安不忘危.戒奢以俭。作为大臣若是开门见山,直接托出,大宗未必能马上同意。因此作者先以比喻入题,“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通过浅显的比喻顺理成章地推出中心论题:“思国之安者”这是从正面引人论题。为了突出这一推论,引发太宗的重祝,下面又从反面进一步申述“源不深”“报不固”“德不厚”,自然引出人君应该如何去做,后两句含而不露又催人沉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