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32
- 资源简介:
约4640字。
《雷雨》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目标与要点分析】
㈠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知识 ,把握戏剧冲突。
2.品味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3.理解潜台词的内涵,分角色朗读,扮演剧中人物。
㈡教学重难点 :
1.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2.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理解潜台词的内涵。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人性世界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培养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感。
2.培养人文情怀,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策略设计、过程设计】
㈠策略设计:
本课学习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及鉴赏剧本的基本方法,充分体会人物的台词,了解周朴园这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而把握戏剧冲突,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1.课时安排:三课时
2. 学法 :
采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方法,课后学生熟读课文,完成《预习学案》的内容。因为课时有限,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法:
据新课标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①朗读,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②点拨,引导学生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探究问题。
③讨论,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和辩论,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④表演:要求同学课下预演精彩片段,人人参与。课堂演出分男子组,女子组,男女混合组。演出时,老师随便点人,也可同学推荐。
⑤学完课文后,请同学们改编一课本剧。
4教具:采用投影仪。
《雷雨》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第一课时
课前案
一、文学常识
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是他的代表作。作者出生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