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31
- 资源简介:
约5980字。
《雷雨》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学生课前活动设计
鉴于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所接触的戏剧微乎其微,我们可以借助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查阅完成一些基本的戏剧常识。
戏剧是一种表演性极强的文学形式,通过表演可以再现人物的真实情感,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自由阅读和分角色朗读,是一个较好的学习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识记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能力目标】
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3、分析戏剧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
①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品读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②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讨论理解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评价。教学方法
1、分角色朗读、表演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并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从语言表象揣摩戏剧冲突和情节展开,从语言差异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让学生陶醉在戏剧艺术的神奇境界中。
2、分析点拨法。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以讨论为载体,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主动思索。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安排】
1、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2、课前发下阅读补充资料3、《雷雨》电影
【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引导学生预习课文、理清结构;进而理解戏剧矛盾冲突,挖掘语言的隐含信息,从而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法,鉴赏作品的艺术性。
2、展示学习目标。
3、学生分角色诵读,个人谈体会,其他同学评价,然后学习讨论相关的知识点。
4、老师和学生一起解答同学在学习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5、做相关练习。
【教师活动】
1、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
2、给学生展示目标并提出要求。
3、在学生学习小组中巡回,解答学生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