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2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6/18 16:30: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280字。

  《雷雨》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曹禺先生的《雷雨》,是一部四幕悲剧,它表现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命运纠葛,折射出极丰富的人性,也因此而成为“文化界说不完的风景”。课文节选自《雷雨》第二幕,写到了周朴园、侍萍及两个儿子周萍、大海这一家四口三十年后的重逢,剧中矛盾冲突激烈,人物语言精彩,利于读出人性的复杂。从学情角度,高一的学生多数对《雷雨》的剧情有所了解,但对剧中人物的理解还比较肤浅,甚至仅停留在“好”与“坏”的标签阶段,对如何欣赏剧本也无理性认知。另外,针对以往赏读人物侧重周朴园,本节课立足侍萍。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品读鉴赏语言,感知丰富人性;
  2.初步掌握方法,有所凭借入戏。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想
  这篇课文是戏剧,属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欣赏尤其强调“生命与生命相遇”的境界,而话剧界流传的“我即人物”更提示我们要贴近人物,要入戏,要像演员那样读剧本,读出舞台氛围,所以本课主要的教学方式拟定为:以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的说戏式教学。作为导演的教师帮助学生把握矛盾冲突,注重启发诱导、方法点拨,主要内容由学生自己体验、感悟、表达。整个过程不强调学生做正规表演,而始终强调以诵读同时可伴以适宜的肢体语言传达对人物情感、内心活动的理解,力争上出真语文的味道。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课前任务:了解《雷雨》剧情,熟练朗读课文节选内容;依据节选情节,谈谈对鲁侍萍的初步印象】
  1.导入新课
  我们的话剧舞台上有一幕经久不衰的传奇剧作,它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这部里程碑佳作是:《雷雨》(精心动魄);作者:曹禺。《雷雨》是曹禺先生23岁时的天才创作,写于1933年,时至今日,经历了近百年的时光淘洗,光彩依然。而它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学界认为“表现了人性的及其丰富”是重要原因。今天,我们试着走近这位话剧天才,走近剧中主要人物之一——侍萍的内心,看先生借这位女子的命运,传达给我们多少关于“人”的思考。
  【导语设计希望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和课堂主体内容密切相联,力求亲切自然】
  2.整体感知
  依据节选情节,以“三十年前、中、后”为限定语简述侍萍的人生故事。
  【参考结论】30年前和自己伺候的少爷相恋;30年中流落他乡、两次再嫁,受尽人生磨难;30年后为找女儿,与故人重逢,旧情不再,母子难认。
  【此环节是希望学生在对人物作深层次探讨之前,先唤起自己对人物的最初情感体验,同时以限定语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