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13
- 资源简介:
约4680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的】
一、通过对话,体会人物性格。
二、了解孔子思想,并思考它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文中孔子为何“与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孔子学院标志导入,向学生展示图片。
问学生知道现在全世界有多少孔子学院吗?
表明孔子以及中国文化已经走向了世界,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也走进国学经典,去领会孔子的思想和智慧。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二、解题:
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全文结构谨严,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核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曾皙,姓曾名点,字皙,是曾参的父亲,父子两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三、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侍坐时,聊的话题是什么?“志”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 孔子问志。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 弟子述志。
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 孔子评志。
四、自由朗读三分钟,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不读旁白。
五、精析课文:
1、四位弟子的志向是什么?找出原文并概括。
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强兵)
冉有:“可使足民”(富民)
公西华:“愿学焉”“愿为小相焉”(礼治)
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春游)
2、“言为心声”,我们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看看人物的性格?
子路: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远大,才能卓绝,直率、信心十足性格。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子路也有其弱点: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率尔而对”这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不谦让的一面。
冉有:
冉有是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的。此前子路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方六七十,如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