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8450字。
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 文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0页,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学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某学校语文社团组织开展以“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跟随他们的活动完成1-4题。
1. 阅读同学们拟写的宣传语,完成任务。(2分)
文化( )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一个国家是否在国际拥有地位和话语权,关键之一在于其文化是否为世界所认同、接受。①中华文化有着多样的历史底蕴,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发扬光大中华文化。
(1)请在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1分)
A.不但……而且…… B.既……又……
(2)文中画线句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1分)
答:
2. 同学们在老师组织下观看了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请根据其中一段解说词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它与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有关,是指导人们农业生产和预知生活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从惊蛰的桃始华、黄莺鸣,到春分的玄鸟至、雷发声,原本销声匿迹的昆虫又重新活跃在田间草际,草木萌发,万象更新。
过去的人们讲究【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此俗历代相传,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礼记》中说【 】“祭日于坛”。过去,在老北京,皇帝在春分时要去日坛祭日。仪式虽然比不上祭天的典礼,但也比较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水至美则曰清”,“日月双悬则曰明”,天地之间,温暖晴和,是时清明。二十四节气名称大多记物候,如谷雨、芒种、小暑、霜降、大寒等。用形容词来定义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唯一。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之后便要告别这一年的春天了,春日里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成为过去,但那即将到来的夏天,也定会是一场别zhì的体验。生活也是如此,纵使时光流shì,人们总会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萌发(méng) 追溯(shuò) 别致 流世
B.萌发(méng) 追溯(shù) 别至 流逝
C.萌发(míng) 追溯(shuò) 别至 流世
D.萌发(méng) 追溯(sù) 别致 流逝
(2)文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销声匿迹 B. 叹为观止
C. 花香鸟语 D. 草长莺飞
(3)在文中【 】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冒号 冒号 B. 破折号 逗号
C. 冒号 逗号 D. 破折号 冒号
(4)结合文中语义,谈谈你对“指南针”的理解。(2分)
答:
(5)结合链接材料,说说“谷雨”这个节气名字的由来。(2分)
【链接材料】
“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此得名。”
选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答:
3.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在班会活动中,爱好书法的同学给大家讲解了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这幅作品书写的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左右疏密相间,时紧时放。
B. 字形欹(qī)正参错,或大或小。
C. 采用狂草书体,活泼飞舞,奔腾放纵。
D. 沉厚中见放逸,尽显书者情感之起伏。
4.班级开展走进“文化长廊”活动,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社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B.《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安塞腰鼓》作者刘成章。文章句式丰富多样,大量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方法,让充满激情的语言相互碰撞、应和,汇成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
D.《灯笼》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