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8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6/8 16:22: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930字。

  《我与地坛》教案
  【素养目标】
  1.了解史铁生的生平经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把握文章的线索,理解作者思想的变化经过以及选文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3.品味文章沉静、深沉、细腻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4.感悟作者由“生”到“死”的复杂情感,形成健康的生命观。体会“母爱”的崇高与伟大,形成正确的亲情观。
  【教学重难点】
  把握地坛和母亲对我生命求索的启示,概括“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
  当青春年华遭遇了暴风雨的洗礼,你是否还能坚持到晴日的到来;当至亲之人,突然离自己远去,独行的路该何去何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
  环节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史铁生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初中。18岁去延安插队,因腿疾住进了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史铁生面对残疾,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想到了自杀,但最后还是面对困难,勇敢地活了下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拿起笔走上了中国文坛,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了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一举成名,从残疾临时工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后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其中《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景点作品”。
  2.人物轶事
  话剧人生
  铁生喜欢北京人艺的话剧,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都会满心欢喜地前往剧场。有几次,我在剧场内见到他,他都是提前做好各项准备的样子,首先是要保证当日中午睡上好觉,下午坚决拒绝朋友来访或再三说明,尽力减短交谈时间,以储备晚间看戏的精力。看戏时,轮椅车旁挂着一个水壶,着装也是少有的利落整齐。未等开演,他就焦急地摇着车开到第一排侧边,恭恭敬敬地守候着铃声响起。
  3.了解写作背景
  《我与地坛》发表于1991年《上海文学》第一期。此时史铁生40岁,四十是一个充满迷惑与智慧的人生阶段。史铁生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写下这篇寓哲理与诗情为一体的散文。
  4.解题
  “我”是作者自己,即史铁生。地坛,即方泽坛。
  5.了解“地坛”
  地坛又称方泽坛,在中国北京安定门外,是明世宗以后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夏至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坛内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形,整个建筑从整体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