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5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6/5 16:42: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30字。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 
  2.学习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
  3.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引导学生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教学内容:
  一、连类钩沉,迁移导入
  师: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就留下许多秋的佳作,那么郁达夫笔下的秋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都的秋》,走近郁达夫。
  二、听读课文。
  三、探究文本
  (一)破题感知
  师:“故都”北平,即现在的北京,作者为什么不称“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
  (明确: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突出北平历史悠久。“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譬如:漂泊在外者称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为“故乡”,对与自己友情深厚的朋友称“故人”。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因此从标题看,这是--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二)分析选材视点
  1.说说哪句话最能概括故都的秋之特点呢?
  (明确: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作者在文中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具体品味这个秋味呢?
  (明确:3段牵牛花,4段槐树,5段秋蝉,6—10段秋雨,11段果树。构成了五幅秋景图。)
  (三)由景入情,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问:作者在对这些具体景物的描绘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之秋味的?下面请同学读3-11段,其他同学边听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圈出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二是标出传递声响的物名,请大家随朗诵者一道去神游故都,观秋色,听秋声,品秋味。
  1.观秋色
  师:现在大家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
  明确:青天(蓝绿)蓝朵(蓝色)秋草(黄色)落蕊(灰白)树影(暗灰)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师:那么这些色彩主要是冷色还是暖色?
  明确:冷色。
  师:我们知道,蓝色和白色属于冷色:蓝色,宁静、深远;白色,素雅、纯静。它们与高阔的蓝天形成了和谐的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