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2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下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5/31 9:13: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40字。

  《项脊轩志》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自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 感知含蓄语句背后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体会人生阅历对文字的影响,了解一代大家的成长历程。
  【课前准备】
  1. 发放学案。熟读课文并翻译重点句子,简答下列问题:
  ( 1 ) 家中老妪对作者讲述的,只是两个寻常的生活细节,为什么“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呢?
  (2) “一日,大母过余曰”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三个“曰”,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3)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妻子在世时,和作者之间一定有过很多甜蜜的对话,为什么作者偏偏对这一句记忆犹新呢?
  2. 在学案中补充原文中删除的一段文字“项脊生曰……”,便于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
  【教学过程】
  — 、导入
  此文虽以书斋名称为题,但其大部分文字是在怀人。作者怀念了自己的母亲、祖母、妻子等三位女性,作者的生命中就没有出现过重要的男性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对文本的解读。
  二、横向比较:作者生命中的男性与女性
  (一)品读关键句段,解析作者生命中的重要男性
  1. 文章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开篇,为何不介绍项脊轩就是作者的书房,却介绍为“旧南阁子”?这其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点拨:参考课文注释“项脊轩”得名由来,并联系古典小说中关于建筑物名称的繁复表述,结合下文的“百年老屋”品读“旧”字。作者曾说“吴中之归,皆宗宣公”,“宣公”是归家最早赢得功名的人物,类比屈原《离骚》中开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可见作者对自己的家族充满自豪感。
  明确:“旧南阁子”交代了作者的家庭曾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项脊轩”得名于作者的远祖归道隆,他是作者生命中重要的男性之一。这个判断句看似平缓,实则充满了自豪感。
  2.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这句话蕴含了祖母怎样的感情?祖母为何不将这块象笏传给作者的父辈们,却要传到隔代的孙子——作者的手里呢?
  点拨:参考课文注释“象笏”的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