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中的插曲》练习题
- 资源简介:
约6980字。
文本对应练(三) 大战中的插曲
[基础运用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历史,我们这个民族在每一个关键之处、每一个挫折时刻,都深深地刻着“道德”二字。近代以来,中国曾陷入旷古未有的危困之局。尤其是抗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悲壮、大苦难,更是民族精神的大觉醒、大挣扎、大振作。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撑起了风雨飘摇的旧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锋、焦裕禄等闪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道德星空图上,他们是德之楷模,国之栋梁。
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而道德是为人之本,处世之基。汉代崔寔在《政论》里说:“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西方哲人亦云:“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两者都不约而同地把道德的教化与修养比作人的精神食粮。法律、准则等都是药石,而人是不能靠吃药来维持生命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今日之中国,欲民族复兴,首在立人。立人之道,首在立德。这个“德”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理想追求;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信仰;是“为天下之忧而忧,为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是舍我其谁,“为天地立言,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是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和人生磨砺。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道德”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B.“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C.这样的 “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D.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2.文章的叙述通常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请指出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句的错误类型并写出正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于何时?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外国学者大都认为起始于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近年来,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