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42
- 资源简介:
约518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弘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鉴,感受作者豁达乐观的胸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2、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三、教学方法、手段、工具:诵读法、品读法、研读法、点拨法、讨论归纳法、比较阅读法、PowerPoint课件
四、教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之人,每见名川大山,必有所感怀,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绣华章喷薄而发。于是,曹操观沧海,写下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孟浩然登岳阳楼,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望黄河,写下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篇苏轼被贬黄州游赤壁时的所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PPT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宗,宦海沉浮。
(三)文题释义
1、赤壁怀古:
赤壁,地点。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四字分别对应词的上下片。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试读,学生正音,指出需要注意的读音。
⑴故垒[lěi]⑵纶巾[guān]⑶强虏[lǔ]⑷华发[huā]⑸酹江月[lèi]
2、学生个别诵读。
3、学生散读,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内容大意。
4、全班齐声诵读,说整体感知。
(五)赏读
1、上片观赤壁,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豪放特点?
【学生品读、思考、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点拨:找到准确的角度,如炼字、修辞、意象角度。
2、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学生研读、讨论、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明确:PPT展示,周瑜和苏轼的对比。
周瑜——情场战场官场场场得意
苏轼——黄州惠州儋州州州伤心
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与自己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3、千言万语,万千感慨,凝成一句话,“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如何理解这句话?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