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学设计34
- 资源简介:
约7470字。
《琵琶行》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文本分析】
《琵琶行》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其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值得我们品味,学习。其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给我们创造了优美的音乐意境。因此《琵琶行》第一课时的解读主要集中在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诗歌的情境并提示学生诗歌的创作,做到知人论世上。第二课时主要通过《琵琶行》中最经典的音乐描写来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吟咏和分析中,体会音乐中“琵琶女”和”江州司马”情感的共通之处,体会经典经久不衰常读常新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扫清字词障碍,反复朗诵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2、知人论世,涵泳诵读,让学生了解白居易生平和叙事诗、行这个诗体的基础知识。
3、感悟诗歌对琵琶声声的描摹与传写,走进美妙的音乐世界。(教学重点)
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2、理解感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受,走进白居易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体会主旨句“同是天涯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同情琵琶女的悲惨遭遇,体会诗人仕途悲慨,以及两者之间的惺惺相惜。(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点拨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层次设计】
课时安排:2课时
本教学设计为第2课时,第2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感悟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与传写,走进美妙的音乐世界。
2.理解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受,走进白居易的情感世界。
3.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节期间一档非常受欢迎电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将白居易《琵琶行》唱了出来,其实,“和诗以歌”的诗乐传统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代的著名诗篇《诗经》《离骚》就是吟唱出来的。而今天我们将流行音乐现代音乐与古典诗词结合起来,让我们的古典诗词流行了起来,大家学习起来是不是也更加有兴趣了呢?
但其实,我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就知道了《琵琶行》本身就是写音乐的。那写的是什么音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