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16
- 资源简介:
约4290字。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诵诗文,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2.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及理解其与现实的联系。
3.体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学习过程】
活动一:书声琅琅
诵读诗歌至少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活动二:知识积累
1.背景资料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宗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将南下吴、越故地。写了这首梦中游天姥山的诗,留给东鲁的朋友。
2.读准字音。
天姥()天台()剡溪()渌水()澹澹()谢公屐()
忽已暝()訇然()觉时()鸾回车()
活动三:识梦,整体感知
以“梦”为中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活动三:品梦,探究神奇
1.总结概括,天姥山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2.细心发现,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句式上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仔细品读,梳理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过程?结合具体的语句回答。
活动四:释梦,个性发现
都说梦为心声,李白借这样的梦吐露什么样的心声呢?说出你的观点,试从诗中找到依据。
活动五:质疑问难
对于这首词,你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