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学设计18
- 资源简介:
约7480字。
《过秦论》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第一课时)
《过秦论》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自读篇目,该文论述了贾谊关于秦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分析,指出其关键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该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础的文言语法知识,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本文安排在单元的第三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掌握文言学习方法的关键。
【设计理念】《过秦论》是一篇内容非常丰富,语言极有特色的史论。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是理解秦之过及借鉴意义,明确对比论证方法和掌握重要文言词句。本设计突破传统的“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教学程式,抓住中心,精选语段、词句,设计若干讨论题,激发兴趣,训练思维,教学生学会自读文言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前两段文言词汇及文言知识,积累文中名句。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探究文中的叙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文本,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与同学交流阅读所得。
(2)积累文言词汇及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的进步意义。
自主认知
导语设计
一、知识链接(课件展示)
1.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思想家、文学家,人称贾生、贾子、贾长沙。18岁时即以博学能文称于郡中,22岁被召为博士,曾做太中大夫。他主张进行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后来,他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反击、诬陷。文帝十一年(前169)梁怀王堕马而死,身为太傅的他自伤失职,哭泣岁余而死。贾谊的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其最为人称道的是分析深透,文笔犀利、流畅的政论文,代表作《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
2.写作背景:
战国时代,各主要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最卓著,使秦国富强起来。于是开始了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兼并战争,最终,秦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全国。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施用严刑苛法,进行专制统治。秦王朝的暴政使人民忍无可忍,天下纷纷反抗,很快灭掉了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