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25
- 资源简介:
约5550字。
《蜀道难》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品读瑰丽的语言,
2、体悟浓烈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诗风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浪漫飘逸的语言风格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唐代有一片让世界仰望的璀璨星空,站在盛唐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也不是将军,而是诗人。余光中评价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他就是诗人李白。唐代的文学泰斗贺知章读完蜀道难惊呼:“谪仙!”唐代评论家殷潘评价这首诗“齐之又奇”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1、诵读感知风格之奇
1、先读课件上的字音展示ppt,自由朗读,标注生疏字音。
2、找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注意听字音和句读。
3、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标兵,在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的风格
过渡语:好的诵读,要读的入心,读的终生难忘。我的体验是化身为诗人去体验诗歌情境和丰富细腻的情感。
4、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
主旋律是哪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ppt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
诗一开篇就是三个叹词叠加,感情强烈,好似破空而来,摄人心魄。当头给人一个强烈的冲击。我就想象着是李白刚走到山脚下,放眼一望,立马就被山的高峻险拔给震惊了。于是感叹就脱口而出了。我读给大家听听。其他两句该怎么读?小组内朗读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